第1章

第一章 阁楼里的时光胶囊

2018 年深秋,北京的风带着凉意穿过胡同,林知夏踩着外婆家阁楼那架吱呀作响的木楼梯往上走时,檐角那只铜铃被风撞得轻轻摇晃,发出细碎又清脆的声响,像在诉说着被遗忘的往事。阳光透过积灰的老虎窗斜斜切进来,在满地堆放的旧藤箱、褪色的棉被和泛黄的书籍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樟木箱的木质香气与旧纸张的油墨味混合的气息,那是属于时光沉淀的味道,闻着就让人心生沉静。

她是特地请假来帮外婆整理老物件的。上周三,外婆在阳台晾晒那床盖了三十年的兰花被时,脚下一滑从竹梯上摔了下来,虽然只是骨折,但医生反复叮嘱需卧床静养三个月,家里没人能腾出手,清点阁楼杂物的事便落在了刚辞职的林知夏身上。这个阁楼她小时候常来,那时外婆总踩着小板凳,从最顶层的樟木箱里翻出绣着海棠花的手帕,给跑得出汗的她擦脸,手帕上的花香混着外婆身上的皂角味,是她童年最温暖的记忆。如今再踏进来,熟悉的场景还在,却少了当年的热闹,只觉空荡又陌生。

墙角堆叠的旧书旁,一只深棕色的皮箱格外显眼。它不像其他杂物那样蒙着厚厚的灰尘,只是表面的皮革因年月久远有些斑驳,露出底下浅棕色的底色,黄铜搭扣被摩挲得发亮,泛着温润的光泽,四个箱角都用同色皮革仔细包边,针脚细密整齐,看得出来当年主人对它的珍视。林知夏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皮革上的纹路,那触感粗糙却柔软,像是在触摸一段遥远的时光。忽然,她的指尖触到箱盖内侧一张微微凸起的纸条,小心地掀开一看,是一张泛黄的牛皮纸,上面用蓝黑钢笔写着娟秀的字迹:“赠砚舟,愿此箱载你所求,亦载归期。—— 知夏”

“知夏?” 林知夏心头猛地一震,指尖微微发颤。这是她的名字,从小到大,家里人都这么叫她,可外婆从未提过,家里竟有位同名的长辈。她盯着那行字看了许久,手指轻轻扣动黄铜搭扣,“咔嗒” 一声轻响,出乎意料,箱子没有上锁,轻轻一掰便弹开了。

箱内铺着一块靛蓝色的土布,布料摸起来厚实粗糙,边缘有些磨损,却洗得干干净净。土布上整齐地叠放着几件旧物:一本封面磨损得看不清书名的《唐诗三百首》,书脊用棉线缝补过,能看到细密的针脚;一枚生了锈的铜哨,哨口还残留着淡淡的铜绿;一张边缘微微卷曲的黑白照片,还有一叠用红绳系着的信笺,红绳已经褪色,却依旧紧紧地捆着信笺。林知夏拿起照片,指尖不小心蹭到了照片边缘,她连忙缩回手,像怕碰坏什么珍宝。照片里的年轻女子梳着齐耳短发,留着整齐的刘海,穿着浅蓝色的学生装,领口系着白围巾,眉眼弯弯,嘴角带着浅浅的笑,那眉眼间的神态,竟与自己有七分相似。她身旁站着个穿中山装的青年,身姿挺拔,头发梳得整齐,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嘴角噙着温和的笑,两人并肩站在爬满青藤的旧式教学楼前,身后的窗户里还能看到几个探头的学生,画面鲜活得像刚发生不久。

林知夏翻到照片背面,同样是那娟秀的字迹,用钢笔写着:“1957 年夏,于燕园未名湖畔。知夏与砚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