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没有找到凶器,没有目击者,没有监控。”她继续对着录音笔说,“嫌疑人有三个:学校的保安刘建军,曾因骚扰女教师被警告;杂货店老板王志远,欠母亲弟弟一笔债;还有——”
她停住了,笔尖在纸上留下一个墨点。
还有她父亲林国栋自己。
案发后不久,有小道消息流传,说案发当天有人看见林国栋和赵慧娟在学校附近争吵。加上警察配偶受害的案件中,伴侣总是最先被怀疑的对象。虽然父亲最终被排除嫌疑,但这阴影一直跟随着他。
“我不会相信这种传言。”林薇坚定地对自己说,却还是在嫌疑人列表上写下了“林国栋”三个字,然后迅速划掉。
夜渐深,林薇感到一阵疲惫袭来。她收起纸笔,趴在床边小憩。朦胧中,她感觉到有一只颤抖的手轻轻抚过她的头发。她立刻惊醒,抬头看见父亲的眼睛微微睁开了一条缝。
“爸!您醒了?”她急忙按下呼叫铃。
林国栋的嘴唇动了动,发出几乎听不见的声音。林薇俯身靠近。
“火...柴...”
“火柴?什么火柴?”
但父亲已经再次陷入昏迷,护士匆匆进来检查生命体征。
那晚回家后,林薇翻出了母亲案件的旧资料箱。二十五年来,她第一次有勇气仔细查看现场照片。母亲躺在泥泞中的画面让她胃部翻腾,但她强迫自己继续看下去。
在证物清单中,她注意到一项:在死者手中发现半盒火柴。但由于雨水浸泡,无法提取指纹,火柴盒上也没有任何标识,被认为很可能与案件无关。
“火柴?”林薇喃喃自语,想起父亲昏迷中说的那个词。
她继续翻看,找到了一张模糊的火柴盒照片。普通的纸质火柴盒,一半被水浸透,看起来再普通不过。为什么父亲会在二十五年后提到它?
第二天一早,林薇带着资料来到市局刑侦支队。父亲的老搭档,现已退休的老王被紧急请来,见到林薇后重重叹了口气。
“你爸一辈子都没放下这个案子,”老王摇头,“退休后还在查,中风那天就是在查案的路上倒下的。”
林薇拿出火柴盒的照片:“王叔叔,您对这个有印象吗?”
老王眯起眼睛看了会儿,突然拍了下大腿:“想起来了!这火柴盒!老林一直觉得它有问题。发现你母亲时,她手里紧紧攥着这个。老林认为她想传达什么信息。”
“但报告上说这很可能与案件无关。”
“官方说法是这样,但你爸不信。他说你妈从不吸烟,周围也没人用这种火柴。”老王压低声音,“他私下查过,这种火柴是一家名叫‘夜来香’的歌舞厅特制的,97年那会儿挺火的。”
夜来香歌舞厅。林薇记下这个名字。
接下来的几天,林薇一边接受初步治疗,一边追查这条线索。夜来香歌舞厅早在2005年就关门了,原址现在是一家连锁超市。通过老王的帮助,她找到了当年在那里工作的几个老员工。
“特制火柴?是啊,每张桌子上都放着。”前服务员回忆道,“我们老板好面子,什么都印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