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雨檐初遇
江南的雨,总带着化不开的缠绵。咸丰三年的暮春,一场淅淅沥沥的雨把青石板路润得发亮,封灵儿撑着油纸伞,踩着碎雨珠走进自家的“济世堂”药铺时,看见屋檐下站着个穿青布长衫的少年。
他约莫十六七岁,长衫洗得发白,袖口磨出了毛边,怀里紧紧抱着几卷用蓝布包着的旧书,雨水打湿了他的发梢,顺着脸颊往下淌,却没让他眼里的光暗半分。
“姑娘,能否借避雨?”少年声音清润,像雨后竹林里的风,带着几分怯生生的试探。
封灵儿点点头,侧身让他进来,转身从柜台后取了方干净的细棉布帕子递过去:“擦擦吧,别淋坏了身子。”
少年接过帕子,指尖触到布料的柔软,脸颊微微泛红,连声道谢。他小心翼翼地把书放在墙角的干燥处,才敢抬起头打量药铺——药柜上整整齐齐摆着百十个药罐,每个罐口都贴着泛黄的标签,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草药香,温暖又安心。
“我叫陆瑾炎,就住在镇子东头的破庙里。”少年主动开口,手指紧张地绞着帕子,“常听人说封家药铺的姑娘心善,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封灵儿被他直白的夸赞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低头摆弄着药戥子:“我叫封灵儿,你要是不嫌弃,以后下雨了,都能来这儿避着。”
那天的雨下到傍晚才停,陆瑾炎临走前,把帕子洗得干干净净晾在药铺的竹竿上,又对着封灵儿深深作了个揖:“姑娘的恩情,瑾炎记在心里了。”
他抱着书消失在暮色里时,封灵儿忽然发现,他的布鞋鞋底磨穿了,脚后跟沾着泥,却走得格外挺拔,像株迎着风的青竹。
2 情愫暗生
从那天起,陆瑾炎成了“济世堂”的常客。他总在清晨天不亮就来,帮着封灵儿扫地、劈柴、晾晒草药,等封老掌柜来了,就捧着书坐在药铺的角落里读。
他读书时格外专注,连药铺里的喧嚣都听不见,有时读到入神,手指会不自觉地在桌面上写画,眉头微蹙,眼神却亮得惊人。
封灵儿渐渐摸清了他的底细——陆瑾炎三岁丧父,五岁丧母,靠着邻里接济长大,十岁起就帮人抄书换钱,却把省下的铜板都用来买旧书。
镇里的私塾先生可怜他,偶尔会教他认字,没想到他竟是块读书的料,短短几年就把私塾里的书读透了,连先生都夸他“过目不忘,将来必成大器”。
“瑾炎,你这么喜欢读书,将来想考功名吗?”一日午后,封灵儿端着一碗绿豆汤递给他,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模样,忍不住问道。
陆瑾炎咽下最后一口汤,把碗擦得干干净净,眼神忽然变得格外坚定:“想!我要考状元,要让那些看不起贫民的人知道,只要肯读书,穷小子也能有出头之日!”
他顿了顿,看向封灵儿,声音软了下来,“还要……还要让灵儿姑娘过上好日子。”
封灵儿的脸颊瞬间红透了,转身躲进后堂,心跳得像揣了只兔子。
她看着铜镜里自己泛红的脸颊,忽然想起陆瑾炎读书时的模样,想起他帮着劈柴时汗流浃背的样子,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暖融融的。
从那天起,封灵儿对陆瑾炎更上心了。她会把家里的糕点偷偷装在油纸袋里,塞给他当干粮;会在他抄书到深夜时,悄悄在药铺后堂摆上一盏油灯,再温一碗莲子羹;冬天天冷,她就把父亲穿过的旧棉袄改小,缝上新的棉絮,趁他不注意时放在他的书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