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瑾炎都知道。他把封灵儿给的糕点省下来,留到实在饿的时候才吃;他把莲子羹的碗洗得锃亮,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他穿着那件改小的棉袄,走在寒风里,觉得比穿了龙袍还暖和。
他没说什么,只是把自己抄好的诗集送给封灵儿,字迹工整,墨香里藏着说不出的心意。
诗集的最后一页,他写了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字写得格外用力,纸背都透了墨。
封灵儿把诗集藏在枕头下,每晚睡前都要翻一遍,看着那句诗,嘴角会不自觉地上扬。
3 状元之誓
咸丰六年的冬天,陆瑾炎要去府城参加乡试。
临行前的晚上,雪下得很大,陆瑾炎冒着雪来到“济世堂”,手里攥着个布包,站在门口不肯进来。
“灵儿,我要走了。”他的耳朵冻得通红,却执意不肯进药铺取暖,“我要是考不中,就不回来了,不能耽误你。”
封灵儿看着他冻得发紫的嘴唇,心里一阵发酸,转身从屋里拿出一双新做的棉鞋,还有一件厚厚的棉袄:“你一定要回来,不管考没考中,我都等你。”
她把一个绣着并蒂莲的荷包塞给他,荷包里装着几枚铜板,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此心匪石,不可转也”。
陆瑾炎接过荷包,紧紧攥在手里,指节都泛了白。他对着封灵儿深深鞠了一躬,转身消失在风雪里,走了几步又回头,大声喊道:“灵儿,等我高中,必八抬大轿娶你!”
封灵儿站在门口,看着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雪地里,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落在雪地上,瞬间就冻成了冰。她不知道,这一别,就是三年。
陆瑾炎在府城的乡试中得了第一名,成了“解元”,可他没有回来,而是直接去了京城备考会试。
他给封灵儿写过几封信,信里说京城的繁华,说备考的辛苦,说他每天都会把那个并蒂莲荷包带在身上,想她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
封灵儿把那些信藏在首饰盒里,每天都要读一遍,然后对着京城的方向,默默为他祈祷。
她依旧在“济世堂”里打理着药铺,只是药铺的角落里,再也没有那个捧着书的少年身影,显得有些空落落的。
咸丰九年的春天,京城传来消息——陆瑾炎在会试中得了第一名“会元”,又在殿试中被皇上钦点为状元!
消息传到江南小镇时,整个镇子都沸腾了,人们围着“济世堂”,对着封老掌柜道喜,说他将来要做状元郎的岳父了。
封灵儿站在人群里,手里攥着那个并蒂莲荷包,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却是笑着哭的。她想起陆瑾炎在雨檐下避雨的模样,想起他读书时专注的眼神,想起他说要八抬大轿娶她的誓言,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4 圣旨难违
可她等啊等,等来的不是八抬大轿,而是一纸圣旨——皇上要将最疼爱的昭阳公主赐婚给新科状元陆瑾炎,择日完婚。
消息传来时,封灵儿正在给病人抓药,手里的药戥子“哐当”一声掉在地上,药粉撒了一地。
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封老掌柜拿着京城来的信,红着眼眶递给她,她才知道,那不是谣言。
信是陆瑾炎写的,字迹潦草,墨水晕开了好几处,显然是写的时候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