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他转身,毫不犹豫地走向停车场出口,将身后沸腾的罪案现场,连同李伟错愕的呼喊,一并关在潮湿的黑暗里。

2

车子在老旧的公寓楼下熄火。

林默没有回警局,而是回了他租住的藏身之所。

推开门,一股尘封的气味扑面而来。

昏暗的灯光下,满墙的案件资料像一张巨大的蛛网,将不大的客厅包裹得密不透风。

蛛网中央,一张十年前的合影格外刺眼。

照片上,他和江哲在学术研讨会上并肩而立,眼神里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自信。

照片下方,是他亲手写下的题字:共探人性之光。

林默从药瓶里倒出两片镇静剂,干咽下去,试图压制脑海中不断闪回的血腥画面。

可当他瘫倒在沙发上时,眼角余光却瞥见床头柜上多了一样东西。

一本没有署名的精装书——《群体暴力的心理起源》。

他猛地坐起,心脏狂跳。

这不是他的书。

他拿起书,冰冷的触感从指尖传来。

翻开扉页,一行熟悉的字迹用红笔写就,张扬而锐利:「林默,你看,我们才是同类。」

笔迹熟悉得让他窒息。

他颤抖着翻到最后一页,指尖摸到一层不正常的厚度。

他撕开夹层,抽出一张泛黄的打印纸。

那是一张大学时期实验室的监控截图。

画面里,年轻的自己正埋头记录实验数据,浑然不觉身后站着一个人。

江哲,就站在他身后,用一种他从未见过的阴沉目光,死死地盯着他的后脑。

记忆的闸门轰然冲开。

就是那天晚上,他们为了「共情究竟是不是一种软弱」而激烈争论,最后江哲甩下一句冷笑,摔门而去。

那之后,他们分道扬镳,再见面时,江哲已是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权威心理学学者。

为了确认那个可怕的猜想,第二天,林默换上便装,混进明川大学的阶梯教室。

讲台上,江哲正进行一场公开讲座,风度翩翩,妙语连珠。

他深入浅出地剖析着「现代社会道德崩解的必然性」,引经据典,引来台下阵阵掌声。

提问环节,一个女记者模样的女人举手,声音洪亮:「江教授,您如何看待近期社会上出现的、模仿经典心理学实验的连环命案?」

江哲扶了扶金丝眼镜,嘴角勾起一抹完美的微笑:「如果真有人以科学之名行审判之事,那么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或许他才是唯一清醒的人。」

他的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全场,却在角落里的林默身上停顿了一秒,笑意更深,「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逃避真相,殊不知,黑暗本身,才是最纯粹的光明。」

散场后,林默几乎是撞开人群追了出去,在走廊尽头堵住了江哲。

江哲停下脚步,没有回头,只是慢条斯理地整理着袖扣。

「好久不见,共情者。」他的声音平静无波,「你还记得我们最后一次对话吗?你说,『理解恶,是为了阻止它』。」

他顿了顿,终于转过身,直视林默的眼睛。

「可我问你——如果恶本身,就是人性的真相呢?」

说完,他与林默擦肩而过,只留下一句飘散在空气中的低语。

「下一个实验,叫『破窗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