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他慌慌张张地将碎石片揣进口袋,盖好草席,像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溜了出去。

回到家,他反锁上门,对着灯光反复查看那小块碎石片。它沉得压手,那幽深的光泽和冷热交织的触感,让他隐隐感到不安。他把它藏进床脚砖块下,一夜无眠。

第二天,村里关于地质锤的议论更多了。有人记起来,三十年前,确实有一批外面来的勘探队在附近待过一阵子,老槐爷那时年轻力壮,还给他们当过向导。

根生听着,心里的疑团越滚越大。他借口去邻村找同学,拐去了镇上的网吧。他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了“林致远”、“地质锤”、“勘探队”、“失踪”……关键词换了一堆,出来的大多是无关信息。

直到他尝试着加上“放射性”、“矿物检测”这几个字——这是他握着那碎石片时,脑子里莫名冒出来的念头。

屏幕跳转,几条零散的、尘封已久的旧闻摘要闪现出来。他点开其中一条,来自一份多年前的内部行业通讯。

网页加载缓慢,黑白扫描件模糊不清,但标题却像烧红的针,刺進他的眼睛:

《深切缅怀无名功勋:纪念我国核燃料地质勘探先驱》

文章冗长,充斥着专业术语和时代特有的口号式语言。根生的目光急速扫过那些模糊的字句,心跳一声比一声沉重,直到定格在最后一段:

“……在此次代号‘深潜’的重大勘探任务中,我队卓越的地质学家林致远同志(化名林山),于西北某处艰苦地区执行秘密找矿任务时,不幸遭遇意外山体滑坡,英勇殉职,年仅三十八岁。林致远同志隐姓埋名,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部分遗物及重要地质样本至今未能寻回,实为重大损失……精神永存……”

根生坐在嘈杂的网吧里,全身的血液似乎都涌向了头顶,又在瞬间褪得干干净净。屏幕上的光在他眼前模糊、晃动。

爷爷……不是乡村先生。

是造核弹的科学家。

他的失踪,不是意外。是殉职。是为国捐躯的无名英雄。

那柄地质锤……不是普通的凶器。是功勋的象征,也是罪恶的铁证!

那胸口的一锤,钉死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命,更是一段伟大而悲壮的秘密。

那么,老槐爷……他脖子上的疤,他当年的向导身份,他三十年来德高望重的姿态,他发现骸骨时的异常,他严防死守不准人靠近的指令……

根生感到一阵窒息般的恶心。

他失魂落魄地离开网吧,回到村里时,天色已近黄昏。村口老槐树下,老槐爷正和几个老人坐着闲聊,声音温和,脸上带着惯有的、令人信服的慈悲。看到根生,他还关切地问了一句:“根生回来了?脸色这么差,莫不是淋雨病了?”

根生低着头,含糊地应了一声,几乎是逃跑般从那张慈祥的面孔前快步走过。他能感觉到,那道目光一直黏在他的背上,温和,却重得让他几乎直不起腰。

当夜,根生又一次潜向了村委仓库。他必须再去看看,那骸骨附近,会不会还有别的线索,关于那个未能寻回的“重要地质样本”。

这一次,守夜的人似乎警惕了些。根生费了更大的劲,才从原来的缝隙钻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