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门合拢时,我低头把合同折成四折,塞进后裤兜。
那行小字像一枚倒刺——
“甲方保留一把备用钥匙,仅用于紧急情况。”
我默念两遍,把“紧急情况”嚼得发苦。
城市租金疯涨,能租到近地铁的套三已算中奖,谁还在意一把钥匙?
我当时真是这么想的。
如果后来有人告诉我,这把钥匙将打开的不是门,而是我后脑里某道暗锁,我大概会当场撕掉合同。
可惜,怪谈从不给预告片。
1
房子在 17 楼,四部电梯里最快的那一部永远停在 16 楼,仿佛等人。
中介说:“老楼,线路惯性。”
我信科学,也信便宜,于是签字。
同租的还有两位:
A. 林雁,前端女程序员,短发,耳钉带冷光,讲话像终端输出,没有废话。
B. 周野,艺术类研究生,长发,总在拍纪录片,手机永远 9% 电量。
我,季呈,数据分析,自认冷静,喜欢把人生当 Excel 填色。
我们三人被随机凑成“整租搭子”,表面互相客气,实则把边界线焊死在地板缝。
第一晚,我们拉了个群,群名“17 楼临时生存委员会”。
林雁发的第一条消息:
【厨房有 4 把刀,谁多买一把,谁负责扔。】
周野回了一个表情包:OK 手势,背景是黑色马赛克。
我补充:
【公共物品贴蓝色胶带,私人物品贴黄色,别混。】
规则让人安心,我们都懂。
2
怪事在第一周周五。
我加班到凌晨,电梯依旧停在 16 楼。门开,里面灯管闪两下,像眨眼。
我走进去,按下 17,灯管又闪一下,随即熄灭。
黑暗里,我听见自己心跳,以及——
“咔哒。”
极轻,却绝不是幻觉。
钥匙插进门锁的声音。
可我独自站在电梯里。
灯亮,17 楼到了。
我低头看脚边:
一张黄色便签,折成 1/4 大小,像是从门缝被塞进来又被风卷走。
上面打印体:
【夜间 00:30–04:30,禁止在公共区域进食,否则视为放弃优先续租权。】
末尾,一枚红色笑脸,嘴角裂到耳根。
我盯着那笑脸,想起合同里“甲方保留一把备用钥匙”。
谁进来贴纸条?
我掏出手机,把便签拍照发群里。
林雁秒回:
【公关公司?】
周野:
【笑脸像 NHK 的代理标志,我明天调监控。】
我以为事情到此为止。
结果,第二天,冰箱里的剩菜少了一半。
3
周六一早,厨房炸锅。
林雁拎着空保鲜盒,声音依旧平静,却带低频杀气:
“我昨晚 11:58 放回的三杯鸡,现在只剩鸡骨头。”
周野把相机对准冰箱:“我来取证。”
我检查门锁,没有撬痕。
窗也关着。
那么——
“备用钥匙。”我喃喃。
群里沉默三秒。
林雁:“合同写‘仅用于紧急情况’,小偷算不算紧急?”
周野:“先换锁?”
我摇头:“换锁需房东书面同意,否则扣押金。”
我们三人面面相觑,像同时被同一条隐绳勒住。
最后,我提议:
“装摄像头,小型,不破坏原结构,拍到谁再说。”
他们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