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七十一则:武当山金殿对联——真武大帝的"金殿镇山"

对联:

"金殿凌霄,真武垂光镇楚地;

玉虚映日,玄天布泽润尘寰。"

故事:

武当山金殿,是明代永乐皇帝(1403-1424年在位)为供奉真武大帝而建的铜铸鎏金建筑,被誉为"天下第一仙山"的镇山之宝。这副对联悬挂在金殿正门,由明代宫廷道士李素希题写,讲述了真武大帝镇守武当的传奇。

相传,永乐皇帝为感谢真武大帝助其夺取皇位,下令在武当山主峰天柱峰顶修建金殿。工匠们将铜铸构件运至峰顶后,无论怎样拼接,金殿的门窗总是无法严丝合缝。正当众人束手无策时,一位白发老者路过,指点道:"需在卯时以童男童女之血祭殿。"工匠们依言而行,果然金殿严丝合缝,金光灿灿。

这副对联上联"金殿凌霄,真武垂光镇楚地",描绘了金殿高耸入云,真武大帝的光芒照耀楚地;下联"玉虚映日,玄天布泽润尘寰",则讲金殿所在的玉虚宫(武当山主宫)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真武大帝的恩泽滋润人间。李素希解释说:"金殿不仅是建筑奇迹,更是真武大帝显灵的见证。"

趣闻: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武当山时,在金殿前驻足良久,题诗:"金殿凌霄接紫霄,真武垂光镇九霄。武当仙山多灵迹,唯有金殿最堪描。"

后续:

这副对联至今仍是金殿的"镇殿之宝"。每年农历三月三真武大帝圣诞日,都有数万信众登山朝拜,瞻仰金殿的辉煌,感受真武大帝的威严。

第七十二则:青城山天师洞对联——张道陵的"天师道"传承

对联:

"天师立教,五斗米中藏妙道;

道法自然,青城山里悟玄机。"

故事:

青城山天师洞,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34-156)结茅传道之地,被誉为"道教第五洞天"。这副对联悬挂在洞前,由清代道士陈清觉题写,讲述了张道陵创立天师道的传奇故事。

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为避战乱,携弟子入蜀,见青城山"幽甲天下",遂在此结茅传道。他创立"五斗米道"(因入道者需交五斗米而得名),以符水治病、教人向善。相传,张道陵在山中修炼时,曾见一老者授以《正一经》,从此道法大成。

这副对联上联"天师立教,五斗米中藏妙道",讲张道陵以"五斗米道"开道教之先河;下联"道法自然,青城山里悟玄机",则描绘了他在青城山中参悟自然之道的情景。陈清觉解释说:"张天师的道法,核心就是'道法自然'四个字。"

趣闻:

唐代诗人杜光庭(850-933)在青城山修道时,曾在此联前题诗:"天师立教五斗米,青城山中悟玄机。道教源头何处寻?天师洞里觅真知。"

后续:

天师洞的这副对联至今仍是道教徒心中的"祖庭印记"。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青城山都会举行盛大的"天师会",道士们在此联前诵经礼拜,纪念张道陵的恩德。

第七十三则:崂山太清宫对联——邱处机的"龙门派"祖庭

对联:

"龙门祖庭,邱祖长春传道法;

太清仙境,三清圣境悟玄机。"

故事:

崂山太清宫,是全真教龙门派祖庭,由邱处机(1148-1227)于1208年在此创立。这副对联悬挂在太清宫正门,由明代道士孙玄清题写,讲述了邱处机在此弘扬全真教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