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
说经台的这副对联至今仍是道教徒修行的"道德指南"。他们相信,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唯有顺应自然,修养德行,方能领悟"道德"的真谛。
第七十六则:嵩山少林寺"达摩院"对联——禅武合一的"不传之秘"
对联:
"禅武同源,一指禅功参妙谛;
身心合一,金刚不坏证菩提。"
故事:
少林寺达摩院,是少林功夫与禅修结合的圣地。这副对联悬挂在院门,由清代少林寺方丈海宽题写,道出了少林"禅武合一"的独特精髓。
相传,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不仅传授禅法,还根据山中虎、鹤等动物的动作,创编了最初的少林功夫。他教导弟子:"习武如参禅,外练筋骨皮,内修精气神。"
这副对联上联"禅武同源"讲禅与武本是一体;下联"身心合一"则指通过内外兼修,达到"金刚不坏"的境界。海宽解释说:"少林功夫的终极目标,不是打倒对手,而是战胜自己。"
趣闻:
民国时期,少林寺武僧恒林曾在此联前教导弟子:"练武先修心,心正则拳正。这副对联挂在达摩院,就是要提醒我们:少林功夫的终极目标,不是打倒对手,而是战胜自己!"
后续:
达摩院的这副对联至今仍是少林武僧的"心法指南"。新一代武僧在习武之余,都会在此联前静坐冥想,体悟"禅武合一"的真谛。
第七十七则:衡山南岳大庙"祝融峰"对联——火神祝融的"司火"传说
对联:
"祝融司火,照彻乾坤生万物;
南岳镇霄,恩泽黎庶保平安。"
故事:
衡山祝融峰,是传说中火神祝融的居所。这副对联悬挂在峰顶的祝融殿,由明代道士张宇初题写,讲述了祝融"司火"的神圣职责,以及南岳衡山护佑苍生的功德。
相传,祝融是黄帝的孙子,因擅长用火,被封为"火神"。他奉命管理南方,定居衡山。祝融不仅教会人类使用火种,还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这副对联上联"祝融司火"歌颂火神功德;下联"南岳镇霄"则赞衡山如擎天之柱,护佑四方。张宇初解释说:"祝融的火,不仅是自然之火,更是文明之火。"
趣闻:
清代乾隆皇帝南巡至衡山,登临祝融峰时,见此联后龙颜大悦,赞道:"祝融司火,功在千秋!这副对联道出了南岳的神圣!"
后续:
祝融殿的这副对联至今仍是火神信仰的"神圣见证"。每年农历六月廿三祝融诞辰,都有无数香客登山朝拜,祈求火神保佑家宅平安、事业兴旺。
第七十八则: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对联——观音菩萨留驻中土的因缘
对联:
"不肯去,万古潮音留圣迹;
最堪怜,千秋香火续慈缘。"
故事:
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是观音菩萨道场发源地。相传唐咸通四年(863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一尊观音像欲东渡日本,船行至普陀山莲花洋时突遇风暴,船身触礁无法前行。慧锷夜梦观音菩萨示现:"汝当留此广度中土众生。"次日,船果然无法前进。
当地渔民张氏见此奇事,将自家草屋献出供奉观音像。慧锷感慨:"菩萨不肯去也!"遂留像于此。明代万历年间,抗倭名将侯继高题写此联。上联"万古潮音"指莲花洋潮声如雷,似在诉说菩萨留驻中土的圣迹;下联"千秋香火"则道出信众世代不绝的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