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铁轨下的秘密
2023年深秋的C城,老火车站的拆迁工地上飘着锈铁味的风。
起重机的钢缆绷紧,吊着段磨得发亮的铁轨往卡车挪。
林小满挤在警戒线外,帆布包里的采访本硌着腰,马尾辫被风吹得扫过脸颊。
她是《H河晚报》的实习生,来拍组“老站最后一眼”的素材。
主编说这稿子能凑本周的民生版版面,顺便给开发商的新楼盘做个软宣传。
“小心点!这轨有年头了,别磕着旁边的站台基石!”
施工队头头的吼声穿透噪音。
他穿件沾满灰的夹克,领口别着个印着“鼎盛地产”的工牌,说话时总往站台角落瞟,像在防着什么。
林小满举着相机对准站台。
青灰色的水泥台裂着缝,缝里嵌着半片民国时期的铁路票根,字都糊了,只隐约看见“津浦”两个字。
她正想蹲下去拍,突然听见铁锹撞硬物的脆响。
“当啷”一声,比起重机的轰鸣还刺耳。
“啥玩意儿?”
挖地基的工人扔了铁锹,蹲下去扒开浮土。
半米深的土里,裹着暗褐色布条的东西露出来,形状像根枯木,却在阳光下泛着白。
工人用铁锹尖挑开布条,一声抽气炸开。
“骨头!是人骨头!”
警戒线外的人群涌了涌。
林小满趁机钻过绳子,挤到最前面。
骸骨蜷缩着,大半还埋在土里,只有上半身露出来,朽坏的布料黏在骨头上,能看出是深蓝色的制服。
袖口有铜扣,扣面上刻着的图案她认得,是民国铁路系统的“路徽”。
更让她心头一紧的是骸骨的右手。
指骨紧紧攥着个东西,铜色的,被土磨得发浅,却还能看清表盖的刻痕:“津浦1932”。
“津浦1932”
这五个字像根针,扎进林小满的太阳穴。
她猛地摸向自己的手腕,那里戴着块旧怀表,是祖父林鹤年留下的。
祖父是上世纪的铁路工程师,退休后总对着怀表发呆,说“C城这地方,铁轨下面藏着事”。
他去世前给了她一本蓝皮日记,首页画着个奇怪的符号,旁边就写着“津浦1932”。
“别碰!都别动!”
施工队头头突然冲过来,一脚踩在骸骨旁边的土上,掏出手机急吼吼地按。
“等开发商的人来处理,这是普通遗骸,别瞎传!”
“普通遗骸?”
旁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工人嗤了声,他穿件洗得发白的工装,胸口别着“退休铁路工”的徽章。
“这制服是列车长的,民国二十一年那阵子,津浦线的列车长都穿这料子。我爹当年就是列车员,说过1932年C城站丢了个列车长,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林小满趁乱往前凑了凑,指尖轻轻碰了下骸骨攥着的怀表。
表盖冰凉,内侧贴着她的指腹。
那触感太熟悉了,和祖父日记里夹着的那张“齿轮印记”拓片,纹路完全吻合。
就在这时,手机震了。
是主编发来的消息:“小满,开发商那边说就是早年的流浪汉遗骸,别耽误事,赶紧拍两张工地的图回来,软宣传要赶在下班前发。”
她抬头,看见施工队头头正恶狠狠地盯着她,身后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两个穿黑西装的男人,戴墨镜,手插在口袋里,目光直勾勾地落在她的帆布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