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警察离开后,陈默锁上门,将"营业中"的牌子翻到"关闭"一面。雨似乎下得更大了,敲打玻璃的声音几乎带着某种节奏感,像是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回到柜台后,打开手机仔细查看张警官传来的照片。日记的每一页都拍得清晰,从日期看是最近三个月的记录。

越是阅读,那种不安感就越强烈。日记内容记录了赵建成的日常生活:慈善活动的准备、商业决策的思考、与家人的温馨时刻...所有内容都显得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但这不像是一个真实人的日记,更像是一份精心构思的人物传记。情绪变化过于规律,挫折与成功的比例恰到好处,甚至连自我怀疑都显得那么恰如其分。

陈默闭上眼睛,将左手轻轻放在手机屏幕上,尽管隔着玻璃,但他能感觉到那些文字背后隐藏的能量。

瞬间,一种奇异的感受涌上心头。不是郑斌那种粗暴的记忆覆盖带来的扭曲感,也不是赝品匠窃取记忆后留下的空洞。这是一种更加精致、更加系统的感觉——仿佛所有的情绪和记忆都被精心编排过,像交响乐中的各个声部,各司其职,和谐奏鸣。

太完美了,完美得令人窒息。

陈默继续翻看照片,左手持续传来那种平滑的触感,就像抚过一面打磨得过于光滑的墙壁,找不到任何可以抓握的凹凸。直到他翻到最后一篇日记——写于死亡前一天。

内容是关于一次即将举行的慈善晚宴的期待,字里行间充满活力和热情。没有任何暗示绝望或自我了结的线索。

左手的刺痛忽然达到顶峰。在那片完美的平滑之下,陈默感知到了一丝几乎被完全抹除的痕迹。像是最精湛的修复师在名画上留下的一丝几乎看不见的笔触。

那是一种情绪,冰冷而锐利,带着一种近乎艺术创作的满足感和优越感。绝非将死之人应有的情绪。

陈默猛地抽回手,仿佛被烫伤一般。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呼吸变得急促。

这不是自杀。这是一场表演。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而赵先生,不过是舞台上的主角,按照别人写好的剧本走完了最后一幕。

雨不知何时已经停歇,街道上传来车辆驶过湿滑路面的声音。陈默凝视着手机屏幕上那些过于完美的字句,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谁有能力做出这种事情?为什么要选择赵先生?这场"完美自杀"只是一次孤立的实验,还是某种更大计划的开始?

无数问题在陈默脑中盘旋,却没有一个答案。左手的刺痛依然持续,提醒着他前方未知的危险。

他望向窗外。雨后的街道映着霓虹灯光,像是一条条流淌的色彩之河。在这片光鲜的表象之下,某种新的、更加隐蔽的黑暗正在悄然运作。

陈默轻轻握紧左拳,刺痛感变得更加清晰。

这场游戏已经改变了规则,而他甚至不知道对手是谁。但有一点他很确定——他必须找出真相,不仅为了赵建成,也为了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完美故事"牺牲品的人。

窗外的城市依旧灯火通明,但陈默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看到的将不再是表面的光辉,而是其下涌动的暗流。

微调之刃

清晨的第一缕光线透过书店橱窗的缝隙,在地板上投下狭长的光影。陈默坐在柜台后,眼中布满血丝,指尖无意识地敲打着手机屏幕——那上面还显示着赵建成日记的照片。一夜未眠,那些过于工整的字句还在他脑中回荡,左手的刺痛如同永不消退的背景噪音,提醒着他这件事的非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