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钟楼里有着急传递信息的‘回响’,旧馆里有人刻意抹除痕迹,还有一条连接它们的神秘通道...”她看向凌晓枫,笑容中带着兴奋,“看来我们有的忙了,搭档。”
凌晓枫没有回应,他的目光仍停留在旧馆方向。那种几乎完全的情感空白让他感到莫名不安——能够如此完美地隐藏自己情感回响的人,要么经过特殊训练,要么...
要么根本就不是普通人。
钟楼的方向传来整点报时的钟声,洪亮而规律,仿佛之前的异常从未发生。
但凌晓枫知道,有什么东西已经被唤醒,而他们的调查,才刚刚开始。
第二章:地底通道的密码
夜幕降临,凌晓枫的出租屋内只亮着一盏台灯。桌上摊开着从旧馆找到的蓝图复印件,林薇则在一旁的笔记本电脑上忙碌着。
“我录下了昨晚钟楼的异常响动,”林薇插上耳机,递给凌晓枫一只,“你听听看。”
凌晓枫戴上耳机,沉闷而不规律的敲击声传入耳中:三短、一长、两短、停顿、再三长...
几乎同时,他指尖触碰耳机时,那股执着的回响再次袭来——比白天在钟楼内感受到的更加清晰。不再是模糊的情绪,而是凝聚成一种有意识的、竭尽全力要传达什么的迫切感。
“这不是故障,”凌晓枫摘下耳机,眉头紧锁,“这是有意识的敲击。有人在...不,有什么在试图传递信息。”
林薇眼睛一亮:“像是密码?”
她将音频导入软件,可视化声波图后,那些敲击的节奏规律更加明显了。
“三短一长两短,停顿,三长...”林薇喃喃自语,手指在桌上轻敲同样的节奏,“这听起来好熟悉...”
她突然站起身,在凌晓枫的书架上快速扫视,最后抽出一本校史社团编撰的《校园传统与符号》。
“找到了!”她兴奋地翻到某一页,“‘灰塔社’——一个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活跃的秘密社团,以研究密码学和校园历史闻名。他们有一套自创的简易密码系统,就是用节奏长短来表示字母!”
凌晓枫凑近看去,书页上展示着那种密码的转换表。林薇迅速将钟楼的敲击节奏转换成字母。
“S...O...U...停顿...T...H...”她拼读着,“‘South’?南方?”
“不完整,”凌晓枫指出,“昨晚的敲击持续了更久,你只破译了第一部分。”
林薇重新分析完整段音频,得到了一串更长的字母:“SOUTH WALL BASEMENT ARCHIVE 3RD SHELF”
“南墙地下室档案馆第三架?”林薇翻译着,眼睛越来越亮,“旧馆的南墙地下室!那里确实有个老档案室,现在几乎没人用了!”
凌晓枫的目光却停留在书中对灰塔社的描述上:“致力于保护校园不被遗忘的历史和秘密...1947年突然解散,原因不明。”
他手指无意识地划过书页上灰塔社的徽章图案——一个简化的钟楼图形,下方是卷轴和钥匙符号。一丝微弱但熟悉的回响从书页上传来:理想主义的热情,以及某种未尽的遗憾。
“明天一早我们去看看。”林薇已经拿出手机查看日程,“上午旧馆人最少。”
次日清晨,薄雾笼罩校园。两人再次来到旧图书馆,直奔南侧地下室。这里的空气更加陈旧,混合着纸张腐朽和潮湿石头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