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大脑一片空白。
“还有个更好的消息。”刘姐继续说,“展会第一天,有个中东土豪,直接开价五十万欧元,想买走你的那个展品。被我拒了。”
“拒……拒绝了?”周放的声音在我旁边响起,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也醒了。
“当然要拒。”刘姐的语气理所当然,“现在它是有价无市的艺术品。我们要的,不是一锤子买卖。知节,准备好。国内的预热可以开始了。我要让‘尘界’,在正式发售前,就成为一个传奇。”
挂了电话,我和周放、柯燃三个人,在空旷的仓库里,你看我,我看你。
然后,我们不约而同地跳了起来,像三个疯子一样又叫又抱。
黎明的光,从仓库破旧的窗户里照进来。
我知道,天亮了。
我们的天,亮了。
6
刘姐的操盘能力,堪称恐怖。
威尼斯双年展还没结束,“尘界”在国内已经未售先火。
她没有上来就铺天盖地地打广告,而是走了一条更高级的路线——制造神秘感和稀缺性。
首先,各大艺术类、设计类的公众号和杂志,开始出现关于“尘界”的深度报道。文章里绝口不提“手办”或者“玩具”,用的词都是“微观雕塑”、“参数化艺术”、“生成式杰作”。配图,都是在专业灯光下拍摄的“尘界”内部景观的显微照片。那些照片,每一张都像科幻电影里的外星世界,美得让人窒rimazo。
接着,一些时尚圈、收藏界的大V开始在社交媒体上“不经意”地讨论“尘界”。
“听说那个在威尼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