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请人?我们自己都快吃不上饭了!”周放哀嚎。
“这个人必须请。他叫柯燃,我学弟。计算机系的,代码写得跟诗一样。我要做的东西,光有硬件不行,得有软件配合。我要他帮我写一套算法,一套能将宏观三维模型,转化为微观层面打印路径的算法。”
“他能干?”
“他欠我一个人情。”我说。
分工完毕。周放去找仓库,我回母校。
见到李教授的过程比我想象的要顺利。他已经快六十了,头发花白,但精神很好。看到我,他挺高兴,还记得我当年那篇关于“超材料在微观塑形中的应用”的论文。
我没敢说实话,只说是创业项目遇到了技术瓶颈,想借实验室的设备做几个样品。
李教授扶了扶眼镜,沉吟了半晌。“知节啊,学校的设备,按规定是不能外借给商业项目的。不过呢……”他话锋一转,“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我看你这孩子对科研有热情。这样吧,晚上七点以后,实验室基本没人了。你过来用,别弄坏了设备就行。钥匙我让管理员给你留门。”
我激动得差点给他鞠躬。
“但是,”他又说,“你做出来的东西,数据和样品,得给我留一份备份。我看看你到底在捣鼓什么名堂。”
“没问题!”我一口答应。这不算什么条件。
搞定了设备,接下来是柯燃。
我在学校的咖啡馆约见他。他还是老样子,穿着一件格子衬衫,戴着黑框眼镜,头发有点乱,抱着台笔记本电脑,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
看见我,他有点不自在,扶了扶眼镜。“学姐,你找我?”
“柯燃,帮我个忙。”我开门见山,把我的想法,还有那张“尘界”的草图给他看。
他听得很认真,越听眼睛越亮。当我说到要写一套全新的算法,控制微观打印的时候,他的手指甚至开始兴奋地微微颤抖。
“学姐,你这个想法……太牛逼了。”他看着我,眼神里全是技术宅看到神级项目的狂热,“但是,这个算法的难度非常大。它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是天文数字,而且要考虑到材料在微观尺度下的物理特性变化。这……这至少需要一个团队,搞半年。”
“我没时间,也没钱组团队。”我说,“只有你,和我。钱,我也给不了多少。这是一千块,算定金。事成之后,新公司我给你百分之五的股份。”
我把一沓皱巴巴的钞票推到他面前。
柯燃看了一眼那钱,又看了看我,忽然笑了。“学姐,你忘了?大三那年,我搞砸了学校的服务器,是你熬了三个通宵,帮我把数据抢救回来的。不然我连毕业证都拿不到。”
他把钱推了回来。
“钱我不要。股份我也不要。”他说,“就当是还你人情。而且,这么有意思的挑战,我不想错过。不过我有个条件。”
“你说。”
“我要你把这个‘尘界’的第一个成品,送给我。”他指着草图,眼睛放光,“太酷了。我要把它摆在我的显示器旁边。”
“成交。”
事情顺利得超乎想象。周放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他在郊区租到了一个废弃的电子厂仓库,一个月才三百块。水电都有。
我们三个人,就在那个充满灰尘和铁锈味的仓库里,开始了我们的复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