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周会。
张涛占据了长桌的主位,唾沫横飞,手指把桌面敲得咚咚响,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指挥千军万马。
“…所以,‘磐石’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我这个前瞻性的架构布局!”他挥舞着一份我昨晚熬夜赶出来、署了他大名的方案PPT,“我早就预见到市场会朝这个方向发展!这就是格局,你们都要学着点!”
底下的人低着头,有的在笔记本上乱画,有的眼神放空,没人吭声。这套说辞大家已经听得耳朵起茧了。
我坐在离他最远的位置,安静地听着。那份PPT里的每一个亮点,其背后的技术论证和可行性分析,都来自我提交给他的详细报告。他只是把结论和图表扒下来,套了个花里胡哨的模板,就成了他的“格局”。
他越说越兴奋,开始即兴发挥,吹嘘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技术细节”和“谈判功绩”,漏洞百出。
我默默打开手机录音,放在桌面上,屏幕朝下。
忽然,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打压:“当然,宏伟的蓝图也需要扎实的执行。林默负责的核心模块最近进度好像有点滞后啊?年轻人不要怕吃苦,要多投入,要跟上团队的步伐!像我当年,为了一个项目,连续通宵都是家常便饭!”
我的心沉了一下。进度滞后?因为他三天两头增加毫无意义的新需求,又否决掉我精心设计的高效方案,非要按他那个漏洞百出的蠢办法来。我为了给他擦屁股,已经连续加班一周了。
几个同事偷偷瞥了我一眼,眼神复杂。
就在这时,我抬起头,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属于技术人员的执拗和“困惑”,开口打断了他:“张组长,关于您刚才提到的‘动态冗余链路’方案,我有点疑问。”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我,包括张涛。他显然没料到我会突然发言,而且还是质疑他(虽然是他瞎编的)的技术点,脸上闪过一丝错愕和恼怒。
“根据基础架构原理,您说的那种方式在现有硬件条件下,可能会引发广播风暴,导致核心交换机负载过高…”我语气平稳,甚至显得有些过于认真和书呆子气,像是在纯粹讨论技术问题,“我们是不是需要先做一个模拟测试验证一下?”
张涛的脸瞬间憋得有点红。他哪里懂什么广播风暴和交换机负载?这些东西在他刚才的吹嘘里只是几个听起来很唬人的词汇而已。
“这个…嗯…”他支吾了一下,显然接不上话,恼羞成怒立刻占据了上风,“细节!又是细节!林默,我说过多少次了!不要抠这些细枝末节!大的方向没错就行了!具体实现是你的事情!你要做的是执行,不是质疑!”
他用力一挥手,强行结束了这个话题:“会议的重点是把握战略方向,不是讨论你那些技术细节!好了,下一个议题!”
会议继续,但气氛明显变得有些微妙。有几个同事看我的眼神里多了点别的东西,不是同情,而是一种…心照不宣的了然。
我低下头,重新变成那个沉默的影子。
但我注意到,主位上的李总,刚才在我提问和张涛发火的时候,微微蹙了一下眉头,目光在我们两人之间短暂地停留了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