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屿笑了,眼睛微弯:“一如既往的精准分析。但您是否考虑过,或许‘刻意’本身就是艺术家想要表达的内容?有时最精心的设计,看起来却像是偶然。”
他指向不远处的一座雕塑:“比如那件作品,看起来像是随机组合的废金属,实则每个角度都经过精密计算,为的是在特定光线下投射出心形的影子。”他转头看向沈心,“就像有些人,看似理性冷静,实则...”
“实则什么?”沈心不由自主地问。
秦屿向前一步,声音压低:“实则内心深处,藏着自己都不敢承认的渴望。”
沈心的心跳又一次不争气地加速。她强迫自己冷静分析:这是典型的暗示性语言,配合适当的身体距离和眼神接触,旨在引发目标的情感反应。一种高级的撩拨技巧。
“很有趣的理论,”沈心保持平静,“不过我认为您混淆了艺术创作与心理学分析。前者追求表达,后者追求真相。”
“真相往往就藏在表达之中。”秦屿从经过的服务生托盘中取下一枚橄榄,轻轻放在沈心的酒杯沿上,“比如这个简单的动作,在您的理论中代表什么?”
沈心迅速分析:“跨越社交界限,展示主动性,同时测试对方的接受程度。一种试探性的亲密信号。”
“错了,”秦屿轻笑,“我只是觉得您看起来太紧张了,咸橄榄有助于缓解焦虑。”他眨眨眼,“您的理论有时会不会过于复杂,以至于忽略了简单的真相?”
就在这时,画廊的灯光突然暗下,一束聚光灯打在中央展品上。策展人开始致辞,人群向中心聚集。在黑暗中,沈心感到秦屿的手轻轻扶了下她的后背,指引她向前——一个短暂而专业的接触,却让她脊背产生一阵莫名的酥麻。
酒会结束后,沈心发现自己意外地与秦屿一同站在路边等车。
“需要送您一程吗?”秦屿问道,指了指不远处一辆复古摩托车,“或者,您会不会分析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所隐含的心理象征?”
沈心几乎要笑了,好在及时控制住表情:“谢谢,我的车马上就到。”
“真可惜,”秦屿故作遗憾地说,“我本来想体验一下,搂着心理学家的腰穿过半个城市是什么感觉。想必会比一般人更纤细敏感?”
这话语太过直白,几乎可以算是骚扰了。但奇怪的是,秦屿的语气中没有任何轻浮或恶意,只有一种开放式的玩笑感,让人难以真正生气。
沈心决定反击:“根据研究,喜欢摩托车的男性通常有较高的风险偏好和自由渴望,同时潜意识里渴望亲密接触——因为摩托车需要骑手与乘客紧密依靠。”
秦屿夸张地捂住胸口:“被看穿了。那么喜欢分析摩托车骑手的心理学家,又隐藏着什么样的潜意识呢?”
这时,沈心的专车到达。她拉开车门,转身面对秦屿:“也许是收集研究样本的专业兴趣。晚安,秦先生。”
坐进车内,她透过车窗看到秦屿站在路边,脸上挂着意味深长的笑容。车辆启动,他做了个打电话的手势,嘴唇张合说着什么。凭借读唇术的能力,沈心辨认出那句话是:“下次见,漂亮姐姐。”
第三章:咖啡馆交锋
沈心没想到“下次见”来得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