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生活并非全是绝望的灰色。偶尔,会有细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微光透出,成为支撑她走下去的氧气。

有时,厨房做了她最喜欢的清蒸鲈鱼,他会比平时多动几下筷子,虽然他不记得她爱吃。

有时,他在书房工作到深夜,她会端去一杯热牛奶,他接过时会下意识说一句“谢谢,你也早点睡”,语气会有一瞬间的恍惚柔和,仿佛穿越了记忆的迷雾。

有一次,她半夜里发起高烧,浑身冷得发抖。他尽管“不认识”她,却被她的动静惊醒。他皱着眉探了探她滚烫的额头,立刻叫来了家庭医生,甚至没有回自己房间,而是抱了床被子坐在卧室外的沙发上守着,直到天际发白,她退烧才离开。

还有一次,她之前画的设计草图无意中混在他的文件里被他看到,他评价了一句“线条很有灵气”,那是他失忆前常对她说的的话。

这些细微的、看似无意识的举动,像黑暗中的萤火,虽然微弱,却真实地存在着。她开始偷偷记录。她有一个带锁的日记本,不再是少女时代的心事,而是密密麻麻地记录下每周他那些细微的、可能指向记忆深处的“异常”反应。她称之为“寻找衍之的碎片”,这是她一个人的秘密行动,是她对抗虚无的唯一方式。

她不知道的是,就在她艰难地收集碎片的同时,顾衍之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无声地与遗忘抗争。

起初,是出于极度理智和功利的考量。一个每周会忘记妻子的人,必须有一套系统来管理这段“不稳定”的关系,以确保个人生活和工作尽可能不受干扰。他冷静地命令特助秦风准备了一个绝密的加密电子日志,要求苏晚(在他还“认识”她的时候,通常是周日晚上临睡前)向他口述记录本周发生的、需要他知晓的、与“妻子”相关的重要事项。比如,是否一起出席过重要场合,是否有家族聚会需要记忆,她是否有重要日程(如体检)需要他配合等等。这更像是一份冷静的“工作简报”。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份冷冰冰的“管理日志”里,开始掺杂进一些计划外的、不该存在的“噪音”。

他会写下:

“周二晚,牛奶似乎比咖啡更让人安心。”(对应他喝下她送的牛奶后那一瞬不同寻常的柔和)

“看到她搁置的画稿,觉得‘灵气’这个词很合适。”

“周四,她咳嗽了。让陈叔注意炖些冰糖雪梨。”

甚至有一次,在某个周日晚上,他听着苏晚用平静无波的语气汇报完“本周无事”后,沉默了片刻,忽然问了一个与日志无关的问题:“你……平时喜欢吃什么?”

苏晚愣了一下,下意识报了几个菜名。

第二天一早,他“忘记”了她,但午餐时,厨房却“恰好”做了她最喜欢的那道清蒸鲈鱼。

他开始在日志的角落,留下给自己的、看似多余的备注:

“她似乎怕冷。空调温度不宜过低。”

“偏爱淡雅香气,百合或铃兰。厌恶浓郁香型。”

“左手无名指,尺寸11号。”——这是某次她递文件时,他无意中瞥见她指根留下的戒痕,鬼使神差记下的。

这些备注没有任何指令性,更像是一种…好奇的观察,一种不受控制的下意识收集,一种连他自己都无法理解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