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沈安僵在原地,嘴唇上还残留着那微凉而干燥的触感,像一枚被强行印下的、属于绝对理性的印章。脸颊滚烫。

顾渊已经转身面向实验台,拿起电子笔,在平板电脑上快速书写着什么,侧影冷峻一如往常。

“数据记录好了。”他陈述,没有回头,“你可以下课了。”

那声音,平稳得可怕。

沈安的手指蜷缩起来,指甲掐进掌心,带来一丝尖锐的刺痛,才勉强让她没有失态。她张了张嘴,喉咙干涩得发不出任何声音。

别多想。

这三个字像一枚冰冷的针,精准地刺破了她所有摇摇欲坠的、可笑的幻想。是啊,只是实验需要。对顾渊而言,她和烧杯、和分光镜、和那些跳跃的数据一样,都只是他通往真理之路上的一个部件。

她低下头,快速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声音闷闷的:“好的,顾教授。那我先走了。”

几乎是用逃的,她拉开门,快步走进傍晚微凉的风里,试图吹散脸上滚烫的热度和眼眶里不争气的酸涩。

门在她身后轻轻合上。

实验室重新归于彻底的寂静。

顾渊站在原处,电子笔尖停顿在屏幕上方,迟迟没有落下。那串刚刚写下的、看似冷静客观的数据,其走势怪异得毫无逻辑,完全背离了实验预期。

他抬起另一只手,指尖极轻地碰了一下自己的嘴唇,这个动作缓慢而陌生,带着某种罕见的迟疑。

就在这时——

一阵风忽地掠过窗外那棵茂密的香樟树,树叶沙沙作响,声音清晰得突兀,穿透了实验室的隔音玻璃。

他蓦然转头。

窗外暮色初降,天空是沉静的灰蓝色,树影摇曳,沙沙声不绝于耳。

很久之后,他落在平板屏幕上的视线才缓缓移开,最终定格在窗外那棵随风作响的香樟树上。镜片后的目光深敛,仿佛在观测一个极其复杂难解的物理现象。

之后的几周,沈安尽可能地躲着顾渊。公共场合遇见,也总是飞快地低下头,喊一声“顾教授”就匆匆擦肩而过。她把自己埋进图书馆和公共实验室,试图用忙碌填满所有时间,让那些不该有的念头在忙碌里自然风干。

直到那天,她替导师送一份材料去顾渊的私人实验室。

敲门进去时,他正背对着她,站在一台她从未见过的、造型奇特的精密仪器前。金属探针和感应器组成复杂的阵列,中央是一个略显突兀的、可供人坐下的平台。

听到声音,他回过头。日光灯冷白的光线落在他身上,他眼底有某种难以辨识的、近乎偏执的微光,下巴的线条比以往绷得更紧。

“你来了。”他的语气很平淡,仿佛早就料到她会来,“过来,坐这里。”

沈安犹豫了一下,还是依言走过去,小心翼翼地坐在那个仪器平台中央。冰凉的触感透过薄薄的布料传来。

他没有多解释,直接启动了设备。低沉的嗡鸣声再次响起,周围的金属探针开始细微调整角度,发出极轻的机械音。一些淡绿色的光线扫描过她的身体,最终聚焦在她周围,形成一道若有若无的光笼。

“顾教授,这是……”

“记录空气动力学参数与特定生物电场叠加后的涡流场。”他打断她,目光紧盯着旁边显示屏上飞速滚动的、她完全看不懂的数据流,那些复杂蜿蜒的曲线和不断跳动的数值让他眉头越锁越紧,“尤其是……风动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