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可找材料时又出了岔子。碎木炭好办,张铁匠铺里烧火就有;麻布也容易,王老实家就有织机;唯独 “粗盐” 成了难题 —— 唐朝的盐多是粒盐,还带着杂质,得磨成细盐。李越让张铁匠用铁臼捣盐,结果张铁匠捣得太用力,铁臼里的盐末飞出来,呛得他直咳嗽,还溅了路过的卖菜大娘一脸。

“张铁匠你这是干啥?” 大娘举着菜篮子骂,“好好的盐往天上撒,是嫌日子过太好了?” 李越连忙递上湿布,解释是做 “凉瓮” 用,大娘半信半疑:“能让菜不坏?要是成了,俺天天给你送青菜!”

折腾了两天,冰鉴总算拼好了。小瓮里铺了层干草,李越把张铁匠拿来的一块五花肉放进去,盖紧木盖,往中间的麻布上浇了盐水。当天傍晚,张铁匠急冲冲跑过来:“小越,肉没了!”

两人冲进院子,只见冰鉴的木盖开着,小瓮里空空如也。张铁匠急得直跺脚:“肯定是被偷了!俺这肉是特意留着给你试冰鉴的!” 正说着,王老实端着一碗炖肉从门外进来,嘴里还嚼着:“你们咋了?俺看这肉在瓮里凉丝丝的,就拿回去炖了,别说,比新鲜肉还嫩点!”

张铁匠当场愣住,随后追着王老实打:“你个老馋猫!那是试用品!” 李越笑得直不起腰,指着冰鉴说:“王叔,这说明冰鉴成了!肉放了一下午没坏,还能吃!”

消息很快传开,邻居们都来围观。卖菜大娘把青菜放进小瓮,第二天早上拿出来,叶子还是水灵的;甚至有酒楼掌柜找上门,想订十台冰鉴存海鲜。李越干脆让张铁匠的窑厂批量烧陶瓮,王老实负责组织妇女织麻布,冰鉴生意竟比肥皂还红火 —— 只是没人知道,那些往麻布上浇的盐水,总让路过的狗忍不住舔两口,引得掌柜们天天赶狗。

第十一章 蒸汽机的 “拦路虎”:裂锅与弹劾

冰鉴的成功让李越更有底气研发蒸汽机,可刚开工就撞了墙。

首先是锅炉问题。李越画的锅炉图纸需要 “能扛住蒸汽压力的厚铁”,可张铁匠把自家最好的生铁敲成锅,烧了半个时辰,蒸汽刚冒出来,锅炉就 “咔” 地裂了道缝,热水溅了李越一裤腿。

“这铁太脆了!” 张铁匠蹲在地上看着裂锅叹气,“俺把铁烧红了反复捶打,还是扛不住那‘气’的力道。” 李越摸着发烫的锅炉,突然想起课本里的 “生铁渗碳”—— 把生铁和木炭一起烧,能增加硬度。他让张铁匠把铁锅埋进木炭火里,烧了三天三夜,再拿出来捶打,这次锅炉总算能撑住半个时辰,可蒸汽还是会从接缝处漏出来。

更头疼的是保守派的阻挠。王德昌听说李越在造 “烧煤冒气的铁疙瘩”,立马在朝堂上弹劾:“陛下,李越造此怪物,每日耗煤十石,长安周边的煤窑都被他买空了!百姓冬天取暖的煤都不够,这是与民争利啊!”

皇帝皱着眉问李越:“李爱卿,王德昌所言属实?” 李越连忙奏道:“陛下,臣用的煤是偏远山区的新矿,并非百姓常用的近郊煤窑。而且这蒸汽机若能成,日后开矿、治水都不用靠人力,长远来看是利国利民!”

可王德昌不依不饶,竟让人偷偷去李越的试验场捣乱。某天夜里,试验场的煤炭堆突然着了火,幸好守夜的王老实发现得早,才没烧到锅炉。“肯定是那姓王的干的!” 张铁匠撸起袖子要去衙门理论,被李越拉住:“现在没证据,闹起来反而让陛下怀疑。咱们得快点把蒸汽机做出来,用事实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