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苏砚没有立刻回应,她径直走到画旁,将报纸复印件轻轻放在一边,然后再次拿起放大镜,凑近画中林疏影的手仔细端详起来。之前她竟从未留意,林疏影的指缝间竟夹着些许黑色的东西,看起来就像烧焦的纸渣。她拿起镊子,极为小心地轻轻拨弄着颜料,随着动作,那些纸渣慢慢显露出形状,竟然是半张烧焦的画稿碎片。仔细看去,上面还能依稀辨认出 “南昌路 37 号” 的字样,这不正是林记画坊的地址吗?

就在这时,那股熟悉的、如井水般的凉意再次从指尖传来,而且这一次,凉意似乎更浓郁了几分,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握住了她的指尖。苏砚下意识地紧紧盯着画纸,紧接着,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发生了:画中林疏影的手缓缓抬了起来,竟像是要从画里伸出来一般。她的指尖泛着奇异的淡蓝色光芒,轻轻触碰了一下苏砚手中的镊子 —— 那触感极为柔软,恰似碰到了棉花一般,然而却又带着一种真切的温度,并非冰冷,而是温暖的,就如同人的体温一般。

“帮我…… 找画。” 林疏影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声音不再像是悠悠飘荡而来,而是仿佛紧贴在苏砚耳边轻轻诉说,“我抱着的那幅画,没有完全被烧毁,它藏在…… 藏在画坊的地板下面。”

苏砚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手一颤,镊子 “啪嗒” 一声掉落在画纸上。几乎与此同时,画中林疏影的手迅速缩了回去,只留下一道淡蓝色的光痕,在画纸上缓缓游走,最终停在了 “林记画坊” 的木牌上,然后轻轻圈出了 “记” 字的最后一笔。

第四章 弄堂深处的旧址

依照画中所给出的线索,苏砚一路寻觅,终于来到了南昌路 37 号。眼前的景象,与她想象中的有所不同,这里如今已然是一家颇具人气的网红咖啡馆。咖啡馆门口摆放着一辆复古的黄包车模型,那模样,与画中所绘的黄包车几乎如出一辙,仿佛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一般。

苏砚轻轻推开咖啡馆的门走了进去,店内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气。此时,老板娘正专注地用奶泡在咖啡上绘制栀子花图案,手法娴熟,那一朵朵奶泡栀子花在咖啡表面栩栩如生。老板娘抬头,瞧见苏砚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墙上挂着的老照片,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主动说道:“这是咖啡馆还没改造之前的模样,早在 1930 年代,这里可是一家画坊呢,名字叫林记。听说啊,店主是个女画家,可惜后来遭遇了一场大火,就离开了人世。”

“您知道当年画坊的地板现在还在吗?” 苏砚迫不及待地问道,眼神中透露出急切与期待。

老板娘微微一愣,随即手指指向靠窗的位置,说道:“改造的时候啊,只有那块区域的地板没换。那块地板可不一般,是民国时期的实木地板,透着股历史的韵味,大家都觉得留着它能增添些复古的氛围,就保留下来了。不过,那块地板也怪得很,每逢下雨天,就会莫名其妙地渗出水来,怎么擦都擦不干。”

苏砚听闻,立刻快步走到靠窗的桌子旁,缓缓蹲下身子,伸手摸向地板。指尖刚一触及,果然是湿漉漉的,那股凉意顺着指缝悄然渗进身体,和她触摸画框时所感受到的寒冷毫无二致。她心中一动,接着用手轻轻敲击地板,当敲到某一处时,传来一阵空洞的声响 —— 很明显,下面是空的。苏砚心中笃定,林疏影所说的 “藏画的地方”,想必就是此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