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边否定着这个可怕的念头,一边颤抖着手在网上搜索关于张老师自杀的新闻。
官方通报依旧是语焉不详的“个人原因”。
但在一些本地论坛和社交媒体的角落里,各种猜测和流言已经开始发酵。
有人说他教学严谨,是个好老师,死得可惜。
也有匿名的账号在底下评论,说他“师德有亏”,“为人师表不够格”。
甚至有更恶毒的揣测,指向了“不当的师生关系”。
我的心猛地一沉。
我冲进王浩的书房,翻出他高中三年的所有语文作业和试卷。
一本一本,一页一页,我仔细地看。
张老师的评语,每一条都写得满满当当,充满了赞美之词。
“逻辑清晰,文笔斐然,有大家之风。”
“此子未来,不可限量。”
分数,也总是班里最高的几个之一。
我曾为这些评语而骄傲,觉得是我的教育成功,是儿子天赋异禀。
可现在,这些热情洋溢的字迹,在我眼里却变得无比刺眼,甚至有些扭曲。
突然,我的目光停留在一份作文稿上。
那是一篇满分作文,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还把它裱起来,挂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直到这次高考成绩出来,才被儿子的录取通知书取代。
我欣喜若狂,把它当成我炫耀的资本。
可现在,我凑近了看,那流畅的字迹中,有几处修改的痕迹。
那几处修改的笔迹,更加遒劲有力,与王浩清秀的字体截然不同。
我当时只当是老师正常的批改,甚至还夸赞张老师认真负责。
可现在……
我的胃部一阵剧烈的绞痛,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
一种深不见底的恐惧攫住了我。
难道……难道儿子金榜题名的背后,真的隐藏着什么见不得光的交易?
难道张老师的死,和王浩的“优秀”有关?
不!
不可能!
我抓起手机,想立刻打电话给王浩,问个清楚。
他昨天考完试,和同学约好去毕业旅行了。
我的手指悬在拨号键上,却迟迟按不下去。
我害怕。
我怕从儿子口中听到我无法承受的真相。
我怕我亲手摧毁他眼中的纯真,也摧毁我心中那个完美的儿子形象。
那种恐惧,比张老师的死讯更让我窒息。
我尝试联系了几个相熟的家长,旁敲侧击地打听张老师的情况。
可无一例外,所有人都避而不谈,用“不清楚”、“不好说”来搪塞我。
其中一个平时跟我关系不错的妈妈,在电话里沉默了半天,最后只说了一句:“李薇,这事儿你别瞎打听了,对你和孩子没好处。”
说完,就匆匆挂了电话。
这种集体的沉默,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真相死死捂住,也让我更加确信,这里面一定有鬼。
我不能再坐以待毙。
那句“对不起”,是张老师临死前的哀嚎,是指控,是求助。
我不能让他不明不白地死去。
更重要的是,如果这件事真的和王浩有关,我必须知道真相,我必须保护我的儿子!
哪怕真相是丑陋的,是残酷的,我也要亲手把它挖出来。
我深吸一口气,收敛起所有的慌乱和恐惧,换上一身最朴素的衣服,压低了帽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