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就在他擦拭湿漉漉的封面时,一种奇怪的感觉突然袭来。

那不是触觉,不是听觉,也不是视觉。更像是一种混合的感受,直接涌入脑海:深夜的灯光,急促的呼吸,钢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还有一股浓烈的恐惧情绪。

林猛地把册子扔开,仿佛被烫到一般。

幻觉?太累了吗?

他盯着那本湿漉漉的小册子,它静静地躺在桌面上,封面被咖啡染出一片深褐色的污渍。

犹豫片刻,林默再次伸手触碰它。

这次更清晰了:一盏煤油灯的光晕下,一双颤抖的手正在书页上写着什么。墨水的味道似乎都能闻到。然后是突然的响动,写字人惊恐地抬头,画面中断。

林默猛地抽回手,心跳加速。这不可能是真的。一定是疲劳过度产生的幻觉。

他决定暂时休息,下楼找点吃的。在厨房里,他无意中碰到了那把刚用来撬抽屉的小刀。

瞬间,另一段“记忆”涌入脑海:黑夜中,一只手紧紧握着这把刀,指关节因用力而发白。远处有叫喊声,还有血腥味——

林默几乎是把刀扔回了台面,发出哐当一声响。

他站在寂静的厨房里,只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如擂鼓。这不是幻觉。他似乎真的能感知到物品上的残留记忆。

姑妈说的竟然是真的。

2

接下来的几天,林默既困惑又着迷地测试着自己的新发现——或者说新能力。

这种能力似乎有某种触发条件。不是每件物品都能轻易“读取”,也不是每次接触都能成功。越是老旧、有着复杂历史的物品,越容易传递强烈的印象;而越是新近制造、历史简单的物品,则几乎没有任何“记忆”残留。

情感强烈的时刻似乎也会在物品上留下更深的印记。恐惧、愤怒、爱恋、悲伤——这些强烈情绪就像声音录音中的高音部分,更加突出和持久。

林默重新找出那本《听物之法》,仔细研读。书中记载的方法现在看来不再那么荒诞了。书中说,这种能力是林家祖传的,但并非人人都有,而且需要训练和特定条件才能激发。咖啡泼洒似乎无意中完成了某种“媒介”——书中确实提到液体有时能增强物品的记忆传导。

最让林默不安的是,他在房子里开始感知到一些令人不安的片段。

厨房那把旧菜刀上,有某种血腥的恐惧;地下室的门把手上,残留着深夜被悄悄开启的记忆;阁楼的地板某处,有着重物被拖拽的痕迹和压抑的哭泣声。

这座他曾经喜爱的老宅,突然变得陌生而令人不安。

一周后的晚上,林默正在整理姑妈留下的旧物,门铃突然响起。这么晚会是谁?

门外站着一位六十岁上下的女士,衣着整洁,面带焦虑。

“请问您是林女士的侄子吗?”她问,声音有些颤抖。

“是的,我叫林默。您是我姑妈的朋友?”

“我是她以前的邻居,姓陈。”女士递过来一个小纸盒,“您姑妈生前托我保管这个,说如果她有什么不测,就交给您。”

林默请陈女士进屋,但她婉拒了,说自己还有事,匆匆离开,仿佛害怕在这房子多待一刻。

回到屋里,林默打开纸盒。里面是一封信和一把老钥匙。

信是姑妈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