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蒙骜恍然大悟,眼神里满是敬佩:“将军高见!末将受教了!”

我心里暗暗叹气——上一世的白起,就是因为太执着于“以杀立威”,才会被天下人视为“杀神”,也让秦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这一世,我不仅要改变白起的命运,还要改变秦国的国策,让秦国从“以杀服人”变成“以德服人”,这样才能真正统一天下,而不是靠血腥的杀戮。

率军驻守汾城的日子里,我并没有闲着。一方面,我组织士兵开垦荒地,种植粮食,解决粮草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废除了秦军传统的“以斩首数论功”的制度,改为“以安抚百姓、恢复生产论功”,鼓励士兵善待占领区的百姓。

一开始,士兵们很不适应,尤其是那些靠斩首立功的老兵,更是对新制度怨声载道。有一次,一个叫赵虎的老兵因为抢了百姓的鸡,被我当众杖责五十,还罚他去开垦荒地。

赵虎不服气,在杖责后大声喊:“将军!我们当兵就是为了建功立业,现在不让我们杀敌,反而让我们种地、养百姓,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我走到他面前,语气严肃地说:“赵虎,你告诉我,我们为什么要打仗?”

赵虎愣了一下,脱口而出:“为了秦国一统天下!”

“没错,”我点点头,“可一统天下之后呢?难道要让天下百姓都活在恐惧和杀戮之中吗?如果我们每占领一个地方,就烧杀抢掠,让百姓流离失所,那么就算我们统一了天下,也会被百姓推翻。只有善待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他们才会真心归顺秦国,秦国的统治才能长久。”

赵虎沉默了,周围的士兵也都低下了头。我继续说:“从今天起,谁要是再敢欺负百姓,不管他以前立过多少功,一律严惩不贷!但凡是善待百姓、帮助百姓恢复生产的,不仅有赏,还能优先晋升!”

从那以后,秦军士兵的风气渐渐变了。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嗜杀成性,而是开始主动帮助百姓种地、修路、修缮房屋。汾城及周边地区的百姓,也从一开始的恐惧、敌视,慢慢变成了接纳、甚至拥护。有一次,赵军派小股部队偷袭汾城,还没等秦军出手,就被当地百姓发现,主动报信,让赵军偷袭失败。

蒙骜看到这种变化,忍不住对我感叹:“将军,您这招‘攻心为上’,比杀再多的敌人都管用啊!现在汾城的百姓,都把我们当成自己人了!”

我笑了笑,心里却很清楚——这只是开始。要改变秦国的形象,改变白起的命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半年后,秦昭襄王召我回咸阳议事。我知道,这是对我这半年工作的考验,也是决定我未来命运的关键。

回到咸阳,秦昭襄王在章台宫召见了我。他坐在高高的王座上,眼神锐利地看着我:“白起,你在汾城半年,不仅稳住了局势,还让百姓归顺,做得很好。不过,如今赵国又与燕国结盟,试图对抗秦国,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应对?”

我躬身行礼,语气沉稳地说:“大王,赵国与燕国结盟,看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赵国经长平一战,国力尚未恢复,燕国又长期与赵国不和,此次结盟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臣建议,一方面派使者出使韩、魏两国,许以土地和财富,让他们与秦国结盟;另一方面,派少量兵力袭扰赵国边境,让赵国首尾不能相顾。不出半年,赵国与燕国的联盟必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