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林晚秋没再问,点点头,转身走出铺子。帆布包蹭过门框,带落了两片桂花瓣,落在陈守义的木桌上。他看着那两片花瓣,又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怀表,表盖内侧的黑白照片里,穿军装的男人笑着,领口别着枚徽章,模糊的纹路里,似乎藏着什么。

傍晚关铺子时,巷口传来赵阿婆的嗓门:“守义,吃艾草饼不?刚烙的!”陈守义抬头,看见赵阿婆拎着竹篮站在巷口,蓝布围裙上沾着面粉,花白的头发用发网罩着。赵阿婆是巷口裁缝铺的店主,和陈守义做了三十年邻居,妻子走后,她总时不时送点吃的来。

“不了阿婆,晚上吃不了多少。”陈守义收拾着工具,把那只上海牌表放进锦盒里——那是上午刚修好的,顾客是巷尾杂货店的老吴,说是他父亲留下的,得修好给孙子当念想。

“吃一块嘛,热乎的!”赵阿婆说着,已经走到铺子门口,从竹篮里拿出一个艾草饼,递到陈守义面前。饼是深绿色的,散发着艾草和糯米的香,边缘有点焦,是赵阿婆的手艺——她做艾草饼总爱多烙一会儿,说焦点香。

陈守义接过艾草饼,指尖有点烫。“谢谢阿婆。”他咬了一口,艾草的清苦混着红糖的甜,在嘴里散开,突然想起妻子以前也爱做艾草饼,每次做都会多放红糖,说他吃不得苦。

“对了守义,”赵阿婆靠在门框上,眼睛往铺子二楼瞟了瞟,“你二楼那间房,租出去了?”

陈守义的铺子是两层,一楼修表,二楼原本是他和妻子的卧室,妻子走后,他搬到了铺子后面的小隔间,二楼就空着。上个月他在巷口贴了招租启事,想着能添点收入,也能让空着的屋子有点人气。“嗯,今天刚租出去,就是刚才来修表的那个姑娘。”

“哦,那姑娘看着文静,不像咱们巷里的人。”赵阿婆咂咂嘴,“听说是从上海回来的,每天背着包去巷口咖啡馆,不知道做啥的。”

陈守义没接话,又咬了口艾草饼。他想起林晚秋攥着怀表的样子,想起表盖里那张模糊的照片,总觉得这个女人身上有故事,像他修过的那些旧表,表面看着平静,机芯里却藏着磨损的痕迹。

晚上九点,陈守义关了铺子后面隔间的灯,却没睡着。他躺在硬板床上,听着巷子里的声音——桂树叶子被风吹得沙沙响,远处传来夜市收摊的吆喝,还有隔壁赵阿婆缝纫机的哒哒声,她总爱熬夜做活,说夜里安静,缝出来的衣服更贴身。

3 怀表之谜

他摸出枕头下的旧相册,翻开第一页,是妻子抱着陈阳的照片,背景就是修表铺的门口,招牌上的“陈记修表”还很亮,妻子的笑容也亮。他指尖划过照片里妻子的脸,想起她临终前说的话:“守义,别总守着铺子,多看看阳阳,多看看外面的天。”可他没做到,陈阳初中毕业后去了深圳读高中,后来留在那儿做程序员,一年回一次家,每次回来都劝他把铺子关了,去深圳住,他都摇头——这铺子是他和妻子的根,根挪了,就什么都没了。

凌晨一点,陈守义被一阵细微的声响吵醒。声音从二楼传来,像是有人在走动,脚步很轻,像怕吵醒谁。他坐起来,摸出床头的手电筒,走到楼梯口。二楼的门虚掩着,透出一点光,是手机屏幕的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