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墨抚摸着诗集封皮,心中一暖。或许官场并非全是追名逐利之徒,也有真性情者。只是那条路,终究不适合他。
第二章 西湖烟雨
南归之路漫长,走了整整一月才到江南地界。越往南行,天气越暖,景色越绿,李墨的心情也越发轻松。
抵达杭州那日,正是春雨初霁,西湖上烟波浩渺,远山如黛,美得让他屏息。湖面上三两渔舟穿梭其间,船夫哼着江南小调,声音隔着水雾传来,若有若无。
李墨没有立即回乡,而是在西湖边的北山街租了间小屋暂住。屋子很小,推窗却可见湖光山色,价格也便宜,正合他意。
每日清晨,他沿着苏堤漫步,看朝阳从雷峰塔后升起,将湖面染成金红色。午后,他常租一叶小舟,漂在湖心,捧书而读。有时读累了,便仰卧舟中,望白云苍狗,听水声拍岸。傍晚时分,他喜欢在孤山下的茶摊小坐,要一壶龙井,与摊主老钱闲聊。
老钱是个六旬老人,头发花白,脸上总挂着笑,在西湖边卖茶已有四十余年。
“看公子不像寻常游人,倒像是长住在此的。”这日黄昏,老钱一边为李墨斟茶一边说。
李墨微笑:“刚从京城回来,在此小住些时日。”
“京城好啊,天子脚下,热闹非凡。”老钱感叹道,“老汉年轻时也曾想去京城闯荡,奈何家贫,只能守着这茶摊度日。”
李墨望着湖面归舟,轻声道:“京城虽好,不如西湖自在。”
老钱呵呵一笑:“公子说话有意思。不过说得也是,你看这西湖,四季皆美,春有桃花夏有荷,秋有明月冬有雪,皇上家的园子也不过如此吧!”
正聊着,忽见几个衙役打扮的人沿湖走来,为首的是个满脸横肉的汉子,腰间佩刀随着步伐晃荡。
“钱老头,该交月钱了!”那汉子走到茶摊前,粗声粗气地说。
老钱连忙赔笑:“张爷您来了,早备好了,早备好了。”说着从怀里摸出个布包,小心翼翼地取出几串铜钱奉上。
那姓张的衙役掂了掂钱串,撇嘴道:“这个月湖边的摊位费涨了,这些不够。”
老钱顿时苦了脸:“张爷,这、这怎么又涨了?小老儿这小本生意...”
“少废话!官府定的价,你有意见?”衙役瞪眼道,“要不交钱,要不收摊走人!”
李墨见状,起身问道:“不知这摊位费涨了多少?”
衙役斜眼打量他:“你是何人?关你什么事?”
“在下是钱老的朋友。”李墨平静地说,“据我所知,杭州府的摊位费已有三年未涨,为何突然增加?”
衙役冷笑:“哟,还是个懂行的。告诉你也无妨,新任的通判大人就要到了,城内各处都要整饬,费用自然要涨。”
李墨还要再问,老钱连忙拉住他,对衙役赔笑道:“张爷息怒,我明日一定凑足钱款,如数奉上。”
衙役哼了一声,带着手下扬长而去。
老钱长叹一口气,对李墨道:“多谢公子出言,只是这些衙门里的人,惹不起啊。”
李墨皱眉:“如此随意加税,与勒索何异?”
“世道如此,奈何?”老钱摇摇头,收拾茶具,“公子是读书人,不懂我们小民的难处。时候不早了,老汉该收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