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这些悬挂在门楣厅堂的黑色墨迹,既是文字游戏,也是历史见证;既能展现个人才情,又可承载家国情怀。当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会发现每一副经典对联背后,都站立着一个鲜活的时代,以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灵魂。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精彩纷呈的对联故事,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南唐烈祖的"拆字玄机"(937年)

公元937年深秋,金陵城头的梧桐叶开始飘落,如同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刚刚建立南唐的烈祖李昪(888-943)在宫中设宴,大宴群臣。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见证了南唐王朝的诞生,也承载着李昪从徐州孤儿到开国君主的传奇人生。

李昪,这位出身卑微却胸怀大志的君主,曾为吴国权臣徐温的养子,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坚韧的意志,一步步登上了权力的巅峰。此刻,他身着龙袍,端坐龙椅,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殿下的文武百官。酒过三巡,殿内的气氛愈发热烈,李昪忽然起身离席,从袖中取出一幅绢帛,上面是他亲笔所书的一个奇特上联:

"日月并明,大明一统"

此联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日""月"二字合为"明",而"大明一统"四字更似在预言天下大势。满座文武见此上联,或低头沉思,或窃窃私语,却无人敢轻易应对。殿内一时陷入沉思,只有烛火噼啪作响。

时任翰林学士的冯延巳(903-960)素以才思敏捷著称,他见众人缄默,便轻摇象牙柄折扇,缓步上前。这位风流倜傥的才子,平日里就以诗词歌赋闻名于世,今日面对君王的考校,更是跃跃欲试。"陛下此联暗合天象,臣斗胆试对。"说罢,他提笔挥毫,笔走龙蛇:

"山海为疆,四海永清"

李昪展卷细观,只见"山""海"合成"汕",而"四海永清"既应和了上联的地理概念,又表达了天下太平的愿景。烈祖龙颜大悦,当即赏赐冯延巳黄金百两,玉带一条。殿内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臣们纷纷赞叹冯学士的才思敏捷。

这个看似寻常的君臣唱和,实则暗藏政治密码。当时的中原地区,后晋政权风雨飘摇,契丹势力虎视眈眈。李昪通过对联向群臣传递了"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而冯延巳的应对则巧妙表达了南唐愿做"四海永清"的守护者。三年后,当石敬瑭献出燕云十六州,中原陷入更大混乱时,南唐果然以"承续正统"自居,开始了与北方政权的长期对峙。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副对联背后还隐藏着一段宫廷秘辛。李昪的养父徐温生前酷爱拆字游戏,常常与幕僚们以拆字为乐。李昪从小耳濡目染,对拆字之术颇有心得。那日设宴,他故意出此上联,实则是想试探群臣中谁真正懂得他的心思。冯延巳不仅对出了下联,更在事后单独拜见李昪,道出了对联中更深层的含义:"陛下,'日月并明'暗合'明德','大明一统'寓指陛下当承天命,一统天下。"李昪听后,对冯延巳更加器重,视其为心腹重臣。

二、宋真宗的"科举妙对"(1008年)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正月,汴京皇宫笼罩在神秘的氛围中。宋真宗赵恒(968-1022)刚刚导演完"天书降世"的盛大仪式,整个京城都沉浸在"大宋祥瑞"的狂热中。这日清晨,他召见翰林学士王钦若(962-1025),商议如何在即将举行的科举考试中选拔真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