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车停进了公司大楼地下车库。深夜的车库空旷死寂,惨白的顶灯照着冰冷的混凝土柱子,投下长长的、扭曲的阴影。空气里弥漫着轮胎、机油和地下空间特有的潮湿气味。
刷卡。电梯无声上升。数字不断跳动。
走进熟悉的办公楼层。深夜的办公室空无一人,只有应急通道指示灯散发着幽绿的光。他的皮鞋踩在光洁的地砖上,发出清晰、冰冷、又空洞的回响,一下下敲打在寂静里。
推开自己独立办公室的门。啪嗒。灯亮了。惨白的光线倾泻而下。一切都冰冷有序,文件整齐地码在桌上,屏幕是黑的。这里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堡垒。
他反手锁上门。咔哒。轻微的落锁声在空旷中格外清晰。
走到巨大的办公桌前。坐下。打开电脑。屏幕亮起幽蓝的光,映着他毫无波澜的脸。他点开一个隐藏在层层文件夹下的加密程序,输入一串复杂的字符。黑色的窗口无声弹出,光标冷酷地一闪一闪。
他指尖在键盘上敲击,速度极快。屏幕上黑色的命令行窗口里,一串串白色的代码瀑布般流淌下来。他在写一个脚本。一个精准的、沉默的、带着倒刺的猎网。
脚本完成。他移动鼠标,点开一个加密邮箱。收件箱里躺着几封未读邮件。他点开其中一封。发件人是“S”。邮件内容是附件。一个压缩包。
输入密码。解压。里面是多个PDF文件。文件名冰冷:《宏达集团Q3财务报表分析(初稿)》、《宏达供应链风险评估(内部)》、《宏达竞标“光谷”项目策略方案》。
宏达。乔亦杰目前供职的公司。他上个月刚在同学群里吹嘘自己负责了公司核心项目,升职在望,春风得意。
靳川点开那份《宏达竞标“光谷”项目策略方案》。几十页的报告,充满了专业术语、图表和分析。他直接拉到“核心策略”部分。目光冰冷地扫过那些代表着宏达商业机密的文字。关于报价策略。关于关键技术应用。关于对竞争对手的针对性打压方案。
他复制了其中最关键的两段文字。打开另一个文档。那文档里,零散地记录着一些看似毫不相关的信息片段:他过去做背调时无意中获取的,一些小型咨询工作室的报告片段;一些公开发表但尚未引起广泛关注的行业论文观点;甚至还有一小段……某个已失败项目的复盘分析。
然后,他调出了那个刚刚完成的脚本。选定目标文件夹——邬妍的笔记本电脑云端同步工作盘。她负责整个公司的市场数据模型分析,权限不低,很多关键资料都存在云盘里。他写的脚本,功能很简单:识别关键字段。找到目标文件。将其核心数据的特定区域,随机替换成他刚刚“拼凑”好的、充满逻辑陷阱和错误指向的垃圾代码段。精准,混乱,致命。
他双击运行脚本。黑色的窗口里,进度条开始缓慢地、无声地爬升。0%…1%…2%…
他切回邮箱界面。新建邮件。收件人,是乔亦杰的公司邮箱。发件人,一个虚拟的一次性邮箱地址。邮件正文空白。附件,他拖入了《宏达竞标“光谷”项目策略方案》中那最关键的两段文字。文件名被他改成了:《内部泄露预警——光谷竞标策略(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