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诸葛亮放下酒杯,从容地回答:“陛下放心,臣此次南征,定会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只要能收服孟获的心,南方自然就能长治久安。”

刘禅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叮嘱道:“丞相在外征战,一定要保重身体。朝中之事,有郭攸之、费祎等人辅佐,朕会好好处理的。”

诸葛亮看着刘禅,心中既有欣慰,又有担忧。他知道刘禅的心意是好的,但他也清楚,刘禅缺乏治国的经验和能力。于是,他再次嘱咐道:“陛下,郭攸之、费祎等人皆为贤臣,陛下可多听他们的意见。但凡事也需自己斟酌,不可轻信他人,更不可沉迷享乐,荒废朝政。”

刘禅连忙点头:“丞相的话,朕都记下了。”

诸葛亮不再多言,起身向刘禅告辞,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

南方的气候湿热,地形复杂,大军行进十分困难。但诸葛亮身先士卒,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他不仅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还十分关心当地百姓的生活。每到一处,他都会安抚百姓,减免赋税,赢得了百姓的支持。

孟获虽然勇猛善战,但缺乏谋略。诸葛亮利用他性格中的傲慢和急躁,多次设下埋伏,将他擒获。但诸葛亮并没有杀他,而是将他放了回去,让他重整军队,再来决战。

就这样,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孟获每次被擒,都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但诸葛亮却一次次地放了他。最后一次,孟获被擒后,终于心服口服,跪在诸葛亮面前说:“丞相天威,我孟获再也不敢反叛了。我愿意率领南方的部落,永远归顺蜀汉。”

诸葛亮扶起孟获,笑着说:“孟获将军,只要你真心归顺,我蜀汉定会待你不薄。以后,南方的事务,就交给你了。你要好好治理部落,让百姓安居乐业。”

孟获感激涕零,连连点头。就这样,诸葛亮平定了南方的叛乱,为北伐消除了后顾之忧。

南征归来后,诸葛亮并没有休息多久,就开始筹备北伐。他知道,时间不等人,曹魏的实力在不断增强,若不尽快北伐,兴复汉室的希望将会越来越渺茫。

他首先派人出使东吴,重新巩固孙刘联盟。孙权看到诸葛亮治理下的蜀汉日益强盛,也愿意与蜀汉联手对抗曹魏。两国约定,共同出兵,夹击曹魏。

随后,诸葛亮开始整顿军队,训练士兵。他还发明了木牛流马,用于运输粮草,解决了大军远征的粮草供应问题。同时,他还改进了连弩,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一切准备就绪后,诸葛亮决定上奏刘禅,请求北伐。他坐在案前,提笔写下了那篇流传千古的《出师表》。在表中,他详细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回顾了自己受先帝托孤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兴复汉室的决心。同时,他还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贤臣,嘱咐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广开言路,赏罚分明。

写完《出师表》后,诸葛亮将其呈给刘禅。刘禅看完后,虽然有些不舍,但也知道北伐是大势所趋,于是批准了诸葛亮的请求。

建兴五年,诸葛亮率领大军,从汉中出发,开始了第一次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