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扎好的松鼠被她放进竹筐深处,垫了层软草。她背起竹筐时,脚步慢了些,总回头看筐里的动静,生怕颠着小家伙。山径上的光斑随我们的脚步移动,把她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我看着她护着竹筐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一路的风景,再美也抵不过她低头时的温柔。
第七章 竹筐里的暖意
山径越走越窄,两旁的灌木擦着裤腿沙沙作响。林砚秋背着竹筐走在前面,筐里的小松鼠偶尔发出细弱的啾声,她就会放慢脚步,轻声安抚几句,像哄着个娇气的孩子。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光斑,辫梢的红绳随着脚步一跳一跳,格外显眼。
“你慢点,别摔着。”我在后面提醒她,目光落在她被露水打湿的布鞋上。清晨的山雾还没散尽,石板路滑得很,她却走得很稳,像是对这条山路熟得不能再熟。
“没事,”她回头笑了笑,额角的碎发沾着点潮气,“以前常跟我爷爷来这儿采草药,闭着眼睛都能走。”她说着,忽然蹲下身,拨开一丛蕨类植物,“你看,这是细辛,治风寒的,上次你说着凉咳嗽,回去我给你晒干了泡水喝。”她小心地把草药连根拔起,抖掉泥土,放进竹筐侧面的布袋里,动作熟练得像个老药农。
我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忽然想起昨天在溪边,她也是这样蹲在那里,用树枝逗着水里的小鱼,说这溪里的鱼最机灵,一有动静就钻回石缝里。那时阳光正好,她的侧脸被晒得微红,手里的树枝轻轻点着水面,涟漪一圈圈散开,像她眼里的笑意。
“发什么呆呢?”她已经采了一小把细辛,正回头看我,“快来帮我看看,那棵树上是不是有野山楂?”她指着不远处的一棵矮树,树上挂着星星点点的红果。
我走过去,顺着她指的方向看:“是野山楂,就是还没太熟,有点酸。”
“酸才好呢,泡在蜂蜜里,冬天冲水喝,开胃。”她放下竹筐,挽了挽袖子就要往上爬,“小时候爷爷总说,山里的东西,看着不起眼,用处可大了。”
我赶紧拉住她:“我来吧,你筐里还有小家伙呢,别惊动了它。”说着便顺着树干爬了上去,树枝不算粗,踩上去晃晃悠悠的。野山楂长在高处,我踮着脚够了半天,才摘到一小串,红得发亮的果子攥在手里,带着点涩涩的清香。
“小心点!”她在下面仰着头,眼睛瞪得圆圆的,手里还紧紧抓着竹筐的带子,指节都泛白了。我跳下来时,她赶紧伸手扶了我一把,掌心的温度透过衣袖传过来,暖暖的。“你看你,衣服都蹭破了。”她皱着眉,从布包里翻出块补丁布,“坐下,我给你补上,不然下山会勾到树枝的。”
我依言坐下,看着她坐在我对面,把竹筐拉到腿边,小心翼翼地从里面拿出针线包。那是个磨得发亮的牛皮小袋,上面绣着朵褪色的山茶花,针脚细密,一看就是用了很多年的样子。“这是我奶奶绣的,”她像是看出了我的好奇,边穿线边说,“她说出门在外,针线不能离身,缝缝补补都用得上。”
她的手指很巧,穿针引线的动作一气呵成。阳光照在她的侧脸上,能看到细细的绒毛,睫毛很长,垂下来时在眼睑处投下一小片阴影。她缝补时很专注,嘴唇微微抿着,竹筐里的小松鼠又啾了一声,她便停下动作,侧耳听了听,确认小家伙没事,才继续飞针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