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我眼角的余光瞥见,摆在电视柜上的智能音箱,顶部的指示灯毫无征兆地闪烁了两下,又恢复了平静。
那是一种监听设备被激活的信号!
一股寒气从我的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我被监控了。
我的家,这个我以为最安全的地方,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玻璃鱼缸。
我的每一句话,每一次网络搜索,甚至每一次敲击键盘,都可能被一双看不见的眼睛监视着。
原来,这才是“工作照有”的真正含义。
我的“工作”,就是被他们全方位地监控,确保我这条被拔掉牙齿的狗,不会偷偷跑出去咬人。
我不是被“养老”,我是被“软禁”。
这八万块月薪,不是养老金,是给我的封口费,是锁住我的金色枷锁。
内心的愤怒和不安像野草一样疯长。
我表面上不动声色,继续扮演着那个安于享乐的“废人”,但我的内心,已经拉响了最高级别的警报。
我开始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像一个被困在镀金囚笼里的囚犯,寻找着逃出去的蛛丝马迹。
04
复黑的毒丸,终于露出了它的獠牙。
签署协议后的第二个月,一封加密邮件悄无声息地躺在了我的私人邮箱里。
发件人是匿名的,但邮件的数字签名,我认得,属于公司最高级别的安全系统。
邮件标题是:“高价值人才储备项目——第一期任务”。
我点开邮件,内容让我脊背发凉。
邮件要求我,在两周内,提交一份关于行业内几家主要竞争对手的“动态分析报告”。
这看似是一个很正常的战略分析任务。
但邮件里详细列出的报告侧重点,却让我不寒而栗。
报告要求我重点分析:
A公司最新发布的“星尘”芯片,其底层架构可能存在的“潜在技术漏洞”。
B公司核心技术团队近期的人事变动,并对“关键人才的流失风险”做出预测。
C公司正在秘密研发的下一代存储技术,可能的“技术路线和瓶颈”。
这些,全都是行业内最核心、最机密的商业情报!
更让我感到恶心的是,A公司的“星尘”芯片项目负责人,是我多年的好友老张。
而B公司那个所谓的“有流失风险的关键人才”,正是我一手带出来的徒弟小王。
他们让我去刺探我的朋友,出卖我的徒弟!
我明白了。
所谓的“工作照有”,就是让我利用我过去在行业内积累的人脉和声望,去做一个卑鄙无耻的“商业间谍”!
他们把我当成什么了?
一个用完就丢的工具?现在还要把这个工具捡回来,去捅向我曾经的战友?
一股巨大的屈辱和愤怒在我胸中翻腾。
我几乎要将鼠标捏碎。
我花了两天时间,写了一份泛泛而谈、在网上随便都能搜到的公开信息整合报告,发了回去。
我想用这种方式进行无声的抗议。
但显然,我低估了李总的手段。
不到半天,他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语气依旧和善,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
“陈总,报告我看了,写得很……全面。”他顿了一下,那个“全面”说得意味深长。
“不过呢,公司更需要的是一些有深度的洞察,是内部消息。您毕竟是技术出身,在圈子里朋友也多,对那些公司的了解,肯定比我们这些市场分析师要深刻得多,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