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我翻阅了无数份旧的项目报告、技术文档、会议纪要。

大部分都是正常的项目迭代和失败记录。

直到我点开一个名为“‘晨曦’计划”的文件夹。

这个名字,瞬间勾起了我遥远的记忆。

那是我刚进公司没几年,大概七八年前的一个项目。

当时,“晨曦”计划是公司的头号工程,倾注了公司最大的人力和物力,目标是研发一种全新的半导体材料,一旦成功,将是颠覆性的。

项目负责人,是我的导师,也是我们公司当时最受尊敬的科学家,王老。

可这个被寄予厚望的项目,在临近完成时,却被高层以“技术路线存在重大缺陷,无商业转化价值”为由,被突然叫停。

所有参与项目的核心人员,包括王老,都被调离了核心岗位,或被边缘化,最后黯然退休或离职。

这件事,在当时是公司内部一个巨大的谜团。

现在,当我重新打开这份尘封的档案,一种强烈的直觉告诉我,秘密就藏在这里。

我仔细阅读着“晨曦”计划的每一份实验数据,每一份技术报告。

在一个被标记为“失败数据”的子文件夹里,我发现了一项关于新型材料分子结构的独特算法。

这份算法,在当时的文档中,被标注为“计算结果不稳定,导致材料良品率极低,判定为失败”。

然而,以我现在的技术眼光来看,这个算法的设计思路,简直是天才般的构想!

它只是缺少了后续的优化和迭代。

我将这份算法的核心代码,与我记忆中,我被裁掉前参与的“天枢系统”所依赖的、公司近期对外大肆宣传的、那项所谓“自主研发的突破性进展”的底层逻辑进行对比。

一个惊人的发现,让我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

何其相似!

公司引以为傲的“新成果”,其核心架构,分明就是脱胎于这份七年前被判定为“失败”的“晨曦”计划的算法!

他们不是自主研发!

他们是窃取!

他们窃取了王老和当年整个团队的心血,将一份本该成功的项目打入冷宫,等到事过境迁,再改头换面,据为己有!

我明白了!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公司要花这么大的代价来“雪藏”我们这些老员工了!

因为我们这些老人,是当年的见证者!

我们的大脑里,或多或少,都残留着关于“晨曦”计划的记忆碎片。

他们害怕,害怕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在跳槽去同行后,无意中看到对方公司的技术,会联想到“晨曦”计划,从而暴露他们专利欺诈的惊天丑闻!

我的心在狂跳,愤怒和兴奋交织在一起。

我立刻将“晨曦”计划的所有关键数据、实验报告、以及那份被标记为“失败”的核心算法,全部偷偷下载了下来。

我将它们层层加密,存储在一个毫不起眼的U盘里。

这,就是他们的罪证!

刘雅发现了我的反常。

她好几次半夜醒来,都看到我书房的灯还亮着。

“陈明,你最近到底在干什么?你脸色很难看。”她担忧地看着我布满血丝的眼睛。

我无法对她解释这一切,只能搪塞说在学习新东西,准备为以后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