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理想与现实的博弈,知识分子的末世觉醒*

---

深圳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办公室。

陈志远教授正在修改他的学术论文《现代社会危机管理中的道德重构》。作为一名研究社会学三十年的学者,他一直相信人类社会的进步是螺旋式上升的,即使遇到挫折,最终也会回归理性和文明。

"教授,台风预警升级了,学校通知明天停课。"研究生小王推门进来汇报。

陈志远抬起头,摘下眼镜擦了擦:"台风啊,这些年深圳的台风越来越频繁了。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社会学研究案例——看看现代城市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教授,这次的台风好像很严重,预报说可能达到18级。"小王有些担心。

"18级?"陈志远皱了皱眉,但很快又恢复了学者的冷静,"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更有研究价值了。我们可以观察在极端情况下,人们的社会行为模式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陈志远的世界观里,任何社会现象都可以用理论来解释,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理性的方式解决。这是他作为一个学者的职业习惯,也是他内心深处的坚定信念。

"教授,您是不是应该准备一下防台风的物资?"小王提醒道。

"哦,是的,"陈志远点点头,"不过我相信政府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现代社会的应急管理体系还是很完善的。"

傍晚时分,陈志远回到了自己在福田区的小公寓。这是一套两室一厅的普通住房,书架占据了大半空间,堆满了各种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的著作。

他的妻子早年去世,女儿在国外工作,所以他一个人生活已经习惯了。简单的晚餐后,他照例坐在书桌前继续他的学术研究。

电视里正在播报台风桦加沙的最新消息,但陈志远只是偶尔瞥一眼,大部分注意力还是在手头的论文上。

"现代社会的韧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他在论文中写道,"即使面临重大危机,人类的理性和文明本能会指引我们找到解决方案。"

这不仅仅是学术观点,更是他的人生信条。

作为1970年代末的大学生,陈志远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他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见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见证了法治社会的逐步建立。

在他看来,虽然社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总体趋势是向好的。人类会在困难中学习,在挫折中成长,最终走向更加文明的社会。

"桦加沙台风即将登陆,预计将带来严重影响......"电视里主持人的声音传来。

陈志远停下笔,认真听了一会儿新闻。确实,这次台风的强度超出了以往的经验。但他相信,以深圳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应该能够妥善应对。

"也许这次台风过后,我可以做一个关于城市灾害管理的田野调查,"他在心里盘算着,"了解一下政府、社区、民众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协调机制。"

夜深了,陈志远合上了书本。明天台风就要来了,但他的心情很平静。在他的认知中,这只是现代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很快就会过去。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场台风将彻底颠覆他对人性、对社会、对文明的所有认知。

那些在书本里学到的理论,那些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即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接受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