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能聊聊生孩子的话题吗?」我走过去。
男生抬头,眼神里满是疲惫,他点了点头,指了指手机屏幕:「刚算完养娃成本,越算越不敢生。」
屏幕上是一个「一线城市育儿成本计算器」,上面的数字刺痛了我的眼睛:从怀孕到孩子18岁,平均需要120万。
「我和我老婆结婚两年,房贷每月9000,我是程序员,每天加班到凌晨,她在公司做行政,月薪5000。」
男生揉了揉太阳穴,「上个月我妈催我们生娃,说趁她还能动,帮我们带,可她有高血压,带孩子哪吃得消?请育儿嫂?我俩工资刚够覆盖房贷和生活费,生娃就得喝西北风。」
陈姐在演播室里插话:
「年轻人不能只看物质呀!孩子能带来很多快乐,这种幸福感是钱买不到的。」
「快乐?」男生苦笑,「我连睡个整觉都成奢望,哪来的精力感受快乐?我老婆上次说想周末去看场电影,我们都得提前半个月攒时间,生了娃之后,恐怕连这点自由都没了。」
他掏出钱包,里面夹着一张两人的结婚照,照片上的他们笑得灿烂:
「我们当初结婚,是想一起把日子过好,不是为了再添一个负担。等什么时候我们能不加班、房贷能少点、养娃成本能降点,再说生孩子的事吧。」
弹幕里吵成了一片:
「男生说得没错,没钱生娃就是不负责任!」
「楼上是自私吧?生孩子本来就是要付出的!」
「我老公也是程序员,天天加班,我们连备孕的时间都没有……」
刘哥推了推眼镜,调出一张数据图表:
「根据最新统计,一线城市年轻夫妻的生育意愿指数已经跌到了28%,主要原因就是经济压力——住房、教育、育儿成本太高,超过 60%的年轻人认为没有足够存款,不敢生孩子。」
导播的声音又传来:
「林夏!在线人数破300万了!新热搜#养娃120万压垮年轻人#上来了!」
我看着男生远去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
我们总说孩子是希望,可当希望需要用半生积蓄去换,甚至要牺牲自己的生活时,又有多少人敢去拥抱这份希望?
03
步行街的人越来越多,我沿着街边继续往前走。
一家咖啡馆门口,一个穿黑色西装的女人正低头打电话,胸前别着一枚小小的哺乳巾别针,声音压得很低,隐约能听到「背奶」「加班」之类的词。
「您好,我们是《生个孩子吧?》节目组,想跟您聊聊。」
女人挂了电话,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聊生育啊?我可太有话说了。」
她叫李姐,今年32岁,是一家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孩子刚满一岁。
「生娃前,我是部门的核心成员,手里管着三个大项目,月薪2万。生娃后,我休了4个月产假,回来就被调去了后勤部门,月薪直接降到 1万2。」
李姐的声音有些沙哑,「领导找我谈话,说我现在要照顾孩子,精力跟不上核心项目,后勤部门轻松,适合我。可谁知道,后勤部门的事一点不少,我每天下班要赶回家背奶,凌晨还要起来喂夜奶,白天在公司根本没法集中精力,好几次都差点出错。」
她从包里掏出一张诊断书,镜头拉近,上面写着「产后抑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