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顿了顿,一字一句地,清晰地问道:
“妈,你民宿一年平均下来,一个月挣三四万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女儿在学校,连买一杯几块钱的奶茶都不敢吗?!”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直播间激起了巨大的回响。
【破防了……真的破防了……】
【一个月三四万收入,给女儿八百?还疑神疑鬼?】
【阿姨,脸疼吗?】 【
女儿太争气了!又心酸又解气!】
【这对比太讽刺了……】
母亲彻底没了声音。
我只能听到她那边传来细微的、不知所措的杂音,也许是手指无意识摩擦话筒的声音。
律师适时地接过了话头,他的语气已经彻底放松下来,甚至带着一点教育意味:
“这位女士,情况已经很清楚了,您女儿非常优秀和独立,您应该为她感到骄傲,而不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进行恶意揣测,甚至闹到公共平台上来。
您今天的行为,不仅可能伤害您和女儿之间的感情,也对她的名誉造成了潜在的影响。
我建议您,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向您的女儿道歉,并重新审视一下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支持是否足够和恰当。”
他顿了顿,补充道:“至于起诉学校,更是无稽之谈,请您务必打消这个念头。”
直播间的弹幕被“道歉”、“支持小姐姐”、“阿姨快道歉”刷屏。
良久,母亲那边传来一声极其微弱、几乎听不清的:“……我先挂了。”
然后,连线被猛地切断。
直播间的气氛依然热烈,律师还在就“父母与子女的边界感”
“经济独立的意义”等话题发挥着,许多网友也在分享自己的类似经历。
我平静地对律师说:“谢谢老师,麻烦您了,我也先下线了。”
退出直播间,合上电脑。
宿舍里格外安静,只有一个舍友在,她担忧地看了我一眼,递过来一杯温水。
我接过水,笑了笑,表示自己没事。
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收到一条新微信,来自母亲。
3
手机屏幕在昏暗的宿舍里发出刺眼的光。
那条微信静静地躺在和母亲的对话界面里,最上面还是她之前发来的几条长达60秒的、充满愤怒和质问的语音方阵。
新消息只有短短一行字,没有道歉,没有关心,甚至没有一个表情符号:
「你哪来的钱租房子?拍视频的设备又是哪来的?一开始的钱总不是我给你的吧?」
我看着这行字,心里最后一丝微弱的、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期待,也彻底熄灭了。
舍友探询地看着我,小声问:“薇薇,你没事吧?阿姨她……说什么了?”
我把手机屏幕按灭,摇了摇头,扯出一个算不上笑的表情:“没事,还是那些。”
我端起那杯温水,喝了一口,水是温的,但咽下去却觉得喉咙发涩。
我以为在直播间里拿出证据,让她在众人面前哑口无言,会让她有哪怕一丝的反思或愧疚。
但我忘了,她是我妈。
她最擅长的不是承认错误,而是转移焦点,在新的战场上再次发起进攻,直到将你彻底拖入她熟悉的、用控制和质疑编织的罗网里。
她的逻辑永远自洽:你证明了你没被包养,那很好,但“启动资金”从哪里来?这必定又是一个可以攻击的“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