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F成了她在新班级里说话最多的人。虽然他们的对话大多以斗嘴的形式展开——
“苏晓,你这发型好像被风吹乱的鸟窝,更像松鼠了。”
“要你管!”
“我不管谁管?看着碍眼。”
或者——
“今天数学作业最后一题你做出来没?”
“关你什么事?”
“那就是没做出来咯?叫声哥哥我教你啊。”
苏晓嘴上从不认输,心里却悄悄期待着这些日常的小交锋。有一次F生病请假,她一整天都觉得教室里空落落的,尽管明明座无虚席。
然而并非所有玩笑都无害。那次班会活动,大家玩猜词游戏,苏晓和F分到了一组。当她努力比划着一个词语时,F突然大笑起来。
“你好像一只触电的松鼠!”他笑得前仰后合,“看这毛发竖立的样子!”
全班爆发出震耳的笑声。苏晓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突然觉得特别委屈,眼泪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她转身跑出教室,F追上来拉住她的手。
“真哭啦?我就是开个玩笑...”F的语气罕见地带着慌乱。
“开玩笑?你觉得这样很好笑吗?”苏晓声音颤抖,“我知道我长得不好看,我知道我性格闷,不像你们那么受欢迎。但这有什么好笑的?你们凭什么拿这个取笑我?”
F沉默了,罕见地没有回嘴。苏晓甩开他的手跑远了,心想这下完了,明天不知道会被怎么嘲笑。然而第二天,什么也没发生。
那些男生不再拿她的头发说事,F也没有提起她的失控。但她抽屉里却多了一盒包装精致的巧克力,下面压着一张纸条: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F”
苏晓怔住了,不自觉地看向F的座位。他正趴在桌上补觉,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发梢,泛着柔和的光泽。那一刻,她心里某个地方轻轻动了一下。
高二那年,学校要求决定未来的专业方向。苏晓选择了美术,而F出人意料地选择了音乐。分班前一天,F靠在她的桌边,罕见地没有开玩笑,只是在她收拾东西时,默默帮她搬了一摞书到新教室。
“以后没人惹你生气了,会不会不习惯?”他站在教室门口,阳光从他身后照进来,勾勒出挺拔的轮廓。
“我会放鞭炮庆祝。”苏晓嘴硬道,心里却泛起一丝莫名的不舍。
“所以你要去艺术班当你的文艺少女了?”他状似随意地问。
“你不也是?”苏晓头也不抬地整理书本。
“我能一样吗?我是去玩音乐的,酷得很。你是去画那些看不懂的画。”
苏晓终于抬头瞪他:“你就不能说句好话吗?”
F笑了,那种苏晓已经熟悉的、又欠揍又有点可爱的笑。“祝你早日成为大画家,行了吧?不过成名了别忘了老同学啊。”
那是分班前他们最后一次对话。苏晓以为,这就是结局了——她和F的故事会随着分班渐渐淡去,最终成为青春相册里一张模糊的照片。
高三集训回来,学校把所有艺术生编成了一个班。让苏晓惊喜的是,这个新班级氛围极好,大家因为有着相似的梦想和压力,格外团结友善。她终于不再像以前那样小心翼翼,开始真正享受校园生活,甚至交到了几个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