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门课,叫‘逻辑与口才’。”
我把沈知秋和柳如烟之前骂我的话,写在了身后的木板上。
“女子学经商,徒增市侩气。”
“女子当娴静,追名逐利,舍本逐末。”
我指着这两句话,问她们:“如果你是我,你听见这话,你该怎么反驳?”
一个胆子大的姑娘站起来,气鼓鼓地说:“我就骂他们,自己没本事,还看不得女人好!”
我点点头,“骂得好。但不够好。光骂人,是泼妇。我们要当的,是能讲道理,还能把人说到无地自容的战斗妇。”
我拿起一根木棍,敲了敲第一句话。
“他说,学经商,会市侩。那我们就问他,什么叫市侩?难道你们读书人,就不食人间烟火了?你们吃的米,穿的衣,哪样不是商人种出来,织出来,运过来卖给你们的?你们一边享受着我们商人带来的便利,一边骂我们市侩。这是不是又当又立?”
“再看第二句,他说女子当娴静。那我们就问他,什么叫娴静?是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丈夫把你的嫁妆拿去养小三,你还得含着泪说一句‘夫君开心就好’?如果是这样,那这种娴静,我们不要也罢。”
“他说追求名利,是舍本逐末。那我们就问他,什么是本,什么是末?难道女人的‘本’,就是依附男人,做个附属品吗?我们追求的,不是虚名,而是能让我们活得有尊严,有底气的实利!我们靠自己的本事赚钱,养活自己,养活家人,怎么就舍本逐末了?”
我一番话说下来,铿锵有力。
底下的姑娘们,眼睛都听直了。她们从来没听过这样的道理。
她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三从四德,温良恭俭让。
从来没人告诉她们,可以这样去思考,去反驳。
“所以,姑娘们,记住。”我总结道,“吵架,不是比谁嗓门大。是比谁的逻辑更清晰,谁的道理更能站得住脚。抓住对方话里的漏洞,用他的逻辑,去打败他的逻辑。”
“从今天起,每天早上,我们都用半个时辰,来练习这个。你们可以两两一组,互相辩论。题目嘛,就从生活里找。”
“比如,丈夫想纳妾,你该怎么说服他,纳妾对整个家庭的坏处,远大于好处。”
“再比如,婆婆嫌你生不出儿子,你该怎么告诉她,生男生女,是男人决定的,跟女人没关系。”
这节课,上得所有姑娘都热血沸腾。
下课的时候,她们看我的眼神,都充满了崇拜。
这只是个开始。
我知道,要改变她们根深蒂固的思想,很难。
但我不急。
思想的种子已经种下,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而街对面的青云书院,最近的日子,可不怎么好过。
沈知秋虽然靠着名声,招揽了不少学生。
但那些学生,都是些只知道吟风弄月的公子哥。
他们每天在书院里,不是喝酒,就是作诗,正经学问没学到多少,攀比的风气倒是越来越盛。
书院的开销,也一天比一天大。
沈知秋拉来的那点赞助,很快就见了底。
他开始着急了。
6
沈知秋为了挽回书院的颓势,决定办一场盛大的诗会。
他广发请柬,邀请了京城所有自诩为才子的人,还花重金,请来了当朝的诗词大家,翰林院的李学士,来做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