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图书管理员张晓洁与建筑设计师江屿,用三年婚姻证明 “合适” 未必等于 “合拍”。签字离婚前,江屿一句 “去吃碗馄饨”,意外揭开藏在平淡日子里的秘密:他记得她的口味,更默默帮她实现了藏在抽屉里的设计梦。当离婚成了契机,曾经的 “陌生人” 终于卸下伪装,在烟火气缭绕的馄饨店,在古籍区改造的工地上,重新学会 “看见” 对方,让这段关系以更温柔的方式延续。

01

民政局门口的石狮子,被秋风吹得蒙了层灰。

我攥着离婚协议书,指节泛白。纸页边缘被指甲抠出几道印子,像这三年婚姻里,那些没说出口的委屈。

江屿就站在我旁边,西装外套搭在臂弯,白衬衫领口敞着两颗扣。他比结婚时瘦了些,眼下有淡淡的青黑,是常年熬夜画图纸的痕迹。

我们俩,像橱窗里摆着的样品。看着配套,拆开了,各归各的货架。

“签吗?” 他先开的口,声音比秋风还凉。

我低头,协议书上 “男方”“女方” 的空栏盯着人看。三年前签结婚照时,我手抖得厉害,江屿笑着把我的手按在纸上,说 “别怕,有我”。

现在他没笑,也没再碰我的手。

“等会儿。” 我突然后退半步,脚后跟磕在台阶上,疼得吸气。

不是不想签。从半年前他开始睡书房,从上个月我做好的生日蛋糕放坏了他都没回家,从昨天收拾行李时,发现我们的牙刷早就分开摆在洗手台两端,我就知道,这字早晚得签。

可真站在这儿了,心里像堵着团湿棉花。喘不上气,还沉甸甸的。

江屿没催,只是把搭在臂弯的外套往我这边递了递。风卷着碎叶子扑过来,我下意识缩脖子,他的外套刚好落在我肩上。带着他身上淡淡的雪松味,是我去年给他买的洗衣液味道。

“去吃碗馄饨吧。” 他突然说,眼睛看向巷口的方向。

我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老李馄饨店” 的灯箱亮着,红底黄字,在灰蒙蒙的街景里,像颗没化的糖。

那是我们刚认识时,常去的地方。我那时候还在图书馆实习,他刚跳槽到设计院,每天加班到半夜,总会绕路去老李那儿,给我带一碗加两勺醋的馄饨。

后来结婚了,忙起来,就再也没去过。

“没必要吧。” 我把外套还给他,指尖碰到他的手腕,烫得像触电。他猛地收回手,外套滑落到地上。

弯腰捡外套时,我们的头差点撞到一起。空气里飘着他身上的烟味,是上个月他接了个棘手的项目后,突然开始抽的。

“就当…… 送送你。” 他把外套重新搭好,声音低了些,“你以前总说,老李的馄饨汤,鲜得能鲜掉眉毛。”

我鼻子一酸。这话我只说过一次,在我们第三次约会的时候。他居然还记得。

跟着他往巷口走,石板路坑坑洼洼。我踢着路边的石子,听见他手机响了,是工作群的消息,叮咚叮咚响个不停。他没看,直接把手机调成静音,揣进裤兜。

结婚三年,他的手机永远调着最大音量,生怕错过项目消息。这是第一次,他为了别的事,关了工作群的提示音。

老李正趴在柜台上算账,看见我们,眼镜滑到鼻尖,“哟,江设计师,小张姑娘!可是稀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