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帮忙画的。” 我笑着说,拿起笔,按照江屿讲的思路,开始修改自己的方案。笔尖落在纸上,不再犹豫,天窗的尺寸、书架的间距、读者互动角的位置,一点点在图纸上变得清晰。
林薇发来消息:“怎么样?找他帮忙了吧?我就说没问题!”
我回了个 “谢谢” 的表情,继续画图纸。阳光透过百叶窗落在纸上,暖洋洋的。我知道,这个看似很难的改造项目,终于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而我和江屿之间,好像也在这一次次的 “帮忙” 中,慢慢找回了曾经失去的东西 —— 那种不用刻意伪装,不用小心翼翼,可以坦然交流的默契。
05
图纸改到第三版时,林薇带着她画的效果插画来了图书馆。她把一沓彩稿往我桌上一放,挑眉笑:“看看你闺蜜的手艺,保证让赵主任眼前一亮!”
我拿起插画,画里的古籍区透着暖光,天窗洒下的漫反射光线落在修复台上,读者坐在原木色的长椅上翻书,角落里的互动角摆着复刻古籍,连书架上的雕花细节都画得栩栩如生。“也太好看了吧!” 我忍不住惊叹,心里的底气足了不少。
抱着图纸和插画去找赵主任时,他正在办公室接电话,脸色不太好看。挂了电话,他接过我的方案,翻了两页,眉头却皱了起来:“晓洁啊,你的方案和插画确实不错,但是……”
“但是什么?” 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馆里上周已经和‘城建设计院’初步对接了,他们做过好几个文化场馆改造项目,经验比较丰富。” 赵主任放下方案,语气带着歉意,“本来想等你方案出来再对比一下,可院里催得紧,已经签了意向协议。”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得我浑身冰凉。我攥着方案的手不自觉收紧,纸张边缘被捏得发皱。难怪赵主任之前只说 “让我试试”,原来早就有了备选。
“你的想法很好,以后有机会再用吧。” 赵主任拍了拍我的肩膀,“别灰心,年轻人有这份心就值得鼓励。”
走出办公室,我像丢了魂一样,漫无目的地在图书馆走廊里走。古籍区的旧书架蒙着灰,阳光从狭小的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和我画里的样子判若两人。小周迎面走来,见我脸色难看,担忧地问:“洁姐,怎么了?方案没通过吗?”
我点点头,说不出话。努力了这么久,改了三版图纸,还厚着脸皮找江屿帮忙,最后却连被对比的机会都没有。那种感觉,就像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被人随手丢在了一边。
晚上回家,我把方案扔在沙发上,瘫坐着发呆。手机震动起来,是江屿发来的消息:“方案怎么样了?需要帮忙的话随时说。”
看着消息,我鼻子一酸,打字的手都在抖:“馆里已经找了别的设计院,我的方案没用了。”
没过几分钟,江屿打来电话,声音带着安抚:“别难过,你的方案真的很好,只是没赶上时机。”
“可我觉得好没用啊,没人认可。” 我忍不住哽咽,把心里的委屈一股脑倒了出来,“我改了三版图纸,还找你问了那么多问题,最后连机会都没有,是不是我真的不适合做这个?”
“别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