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同时,他闭上眼,努力回忆2018年加密货币市场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几次大的暴跌具体发生在几月?跌幅大概多少?有哪些标志性的事件?他将这些零碎的记忆片段仔细记录在廉价的笔记本上,结合着K线图进行复盘,试图勾勒出一条相对清晰的、基于“未来记忆”的操作路线图。

他知道,光有记忆不够,还必须理解市场背后的情绪和逻辑,才能更好地把握开平仓的时机,避免在波动中被清洗出局。

夜深人静,他坐在网吧嘈杂的环境中,看着屏幕上闪烁的数字,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油腻的桌面。

“第一步,做空。”他低声自语,眼神却异常明亮,“市场还会跌很久。第一笔利润,必须从这里开始,每一步都不能错。”

第三章:熊市中的刀口舔血

手握着一万八千六百元的全部家当,董三福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将绝大部分资金转入了两家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他知道,在漫长的熊市里,现货抄底的机会还未到来,现在最重要的是利用已知的趋势,通过合约的杠杆,将这微不足道的本金快速滚大。

他没有选择高倍杠杆一夜暴富的赌徒方式,那无异于自取灭亡。即使知晓大趋势,短期的剧烈波动也足以摧毁任何高倍杠杆仓位。他给自己定下了铁律:初始杠杆不超过5倍,永不全仓,严格设置止损(即使知道大概率不会触发,但以防万一),利润部分及时抽出,绝不贪心。

他的第一次操作,基于清晰的记忆:2018年4月之后,市场在经过短暂的横盘后,会继续下一轮阴跌。

4月中旬,比特币价格在9300美元附近徘徊,市场弥漫着一种虚假的企稳氛围。董三福冷静地在BTC/USDT交易对下,开出了他的第一张空单。动用约三分之一本金作为保证金,选择了3倍杠杆。

开仓后的每一分钟都是煎熬。即使知道结果,看着价格上下跳动,保证金比率随之波动,心脏依旧会不由自主地收紧。期间甚至有过一次小幅反弹,账户出现了浮亏。他强迫自己不去看盘,只是反复核对记忆中的趋势——下跌是必然的。

煎熬持续了不到一周,市场开始向下突破。速度并不快,但趋势明确。当BTC价格跌至8500美元时,董三福果断平仓。

首战告捷!本金增加了近50%。

他没有停歇,稍作休整,在又一次小幅反弹后,再次以5倍杠杆建立了空头仓位。这次他更有经验,持仓心态平稳了许多。市场如预期般再次下行,在BTC跌至7800美元时,他再次平仓,锁定了利润。

就这样,在整个四月下旬到五月,董三福像一只敏锐的猎豹,紧盯着市场的每一次细微反弹。只要反弹出现乏力迹象,基于“未来仍将下跌”的宏观判断,他便小仓位、低杠杆地介入做空。持仓时间短则一两天,长则四五天,一旦有可观的盈利立刻平仓,绝不恋战。期间也有过判断小幅失误,被打止损小亏出局的时候,但他严格遵守纪律,亏损绝不加仓,立刻离场观望。

通过这种高频次、小步快跑的方式,到了6月初,他的账户资金已经从最初的一万八千多元,增长到了接近六万元。资金的增长给了他更大的操作空间和容错率。

他知道,真正的暴跌还在后面。六月以后,市场的悲观情绪会加剧,下跌速度会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