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BTC在7500美元左右震荡。董三福再次重仓(相对总资金而言,但仍严格控制保证金比例)部署了空单,杠杆略微提高到4倍。这一次,下跌来得迅猛而残酷。短短两周多,BTC价格一路狂泻,直接砸穿了6000美元的心理关口。
在BTC跌至6200美元附近时,董三福平掉了大部分空单,利润极为丰厚。此刻,他的总资金已经突破了十五万元人民币。
市场一片哀嚎,论坛里充斥着绝望的言论。董三福却冷静得像一块冰。他知道,熊途仍未结束,但中间会有极其短暂而剧烈的反弹。
7月底,BTC触底反弹,快速拉升至7300美元附近。几乎所有声音都在喊“牛回来了”。董三福却依据记忆,知道这只是下跌途中一次像样的反弹,是最后一次绝佳的做空机会。他毫不犹豫,几乎动用了大部分利润,在7300美元附近再次重仓做空,杠杆仍是谨慎的4倍。
市场再次证明了他的“先知”。反弹迅速瓦解,价格以更快的速度向下坠落。八月初,当价格再次跌向6000美元时,董三福悉数平仓。
此刻,他的账户总资产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三十二万元人民币!
从1.86万到32万,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他凭借对趋势的把握和极度的自律,完成了资本的初步飞跃。
直到这时,董三福才开始执行他现货建仓的计划。时间已经进入8月,市场经历了又一次残酷的下跌,情绪降至冰点。BTC价格在6000美元边缘摇摇欲坠,ETH则跌破了300美元。
他没有再动用合约账户里的钱。而是取出最初的本金和一部分利润,凑足了十万元,开始分批买入现货比特币和以太坊。
“6000美元以下的BTC,300美元以下的ETH,在这个时间点,几乎是白送。”他默默地想着,手指点击着买入按钮。
这一次,他不再是小打小闹。每次下跌,他都买入价值数万元的现货。到8月底,他手中已经积累了3.2个BTC和85个ETH。这些数字,在前世是他不敢想象的。
看着交易所账户里剩余的二十多万合约利润和冷钱包里的现货资产,董三福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第四章:冷钱包安全的基石
时间步入九月,加密市场依旧沉浸在无尽的寒意之中。BTC在6000美元关口反复挣扎,偶尔的反弹如同昙花一现,很快便被更沉重的抛压击碎。董三福的合约账户资金在经历了又一轮精准的短线做空操作后,稳步增长至接近四十万元人民币。而他持有的现货,也在这不断的下跌中,通过小额定投的方式,缓慢增加到了4.1个BTC和110个ETH。
这笔数字资产,对他而言,已不再是简单的财富符号,而是通往未来自由的门票,是拯救亲人、弥补遗憾的希望之火。正因如此,它们的绝对安全,成了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交易所?他永远不会忘记前世那些触目惊心的新闻:巨头交易所被盗、内部监守自盗、甚至直接跑路……将资产长期存放在任何一个中心化平台,无异于将身家性命寄托于他人的道德底线之上。
“必须转移到冷钱包。立刻,马上。”这个念头在他心中愈发坚定。
他没有选择昂贵的硬件钱包——那对于目前仍需将每一分钱投入战斗的他来说略显奢侈,且购买记录可能留下不必要的痕迹。他选择了最原始、但也被认为最安全的方式之一:离线电脑生成纸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