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启动了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项目,苏晓被委任为其中一个小模块的负责人。工作量陡然增加,协调沟通的压力也随之而来。她体会到了久违的焦虑感——那种心跳加速、思绪纷乱、夜晚辗转反侧的状态似乎又有卷土重来的迹象。
但这一次,她没有像过去那样被焦虑完全淹没。她记起了那些箴言:
1. “永远不要提前焦虑。”—— 担忧还未发生的困难,只会消耗此刻的能量。
2. “觉察当下:此刻我的身体感觉是什么?此刻我脑子里反复盘旋的想法是什么?”—— 当她感到胃部发紧、呼吸急促时,她会停下来,深呼吸几次,然后客观地识别:“哦,身体在紧张。脑子里在想‘万一搞砸了怎么办?’”
3. “尽你所能,敬你所不能,不为难自己。”—— 她开始更清晰地划分工作边界,列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专注于完成眼前能做好的每一步。对于超出能力范围或时间精力的部分,她学会了适时向上沟通,寻求支持,而非苛责自己。
她依然会在压力大的时候,给自己泡一杯热茶,走到窗边远眺几分钟。或者,在情绪特别低落时,给自己一段允许流泪的独处时间(“痛了允许自己哭”),然后洗把脸,重新投入。她不再强求自己时刻保持“完美”状态(“累了就休息”)。
“你要比所有人都更喜欢自己才行。”这句话,她从最初的陌生念诵,到如今已能在疲惫时用它来安慰自己,成为了心底一股坚韧的暖流。她开始真正理解,对自己的喜欢与接纳,是应对外界一切风浪最稳固的锚点。
又是一个周末的午后。她再次带着画板来到公园。银杏树叶的边缘已悄然染上淡淡的金黄,预示着又一次轮回的开始。她支好画架,调好颜料。画布上,不再是去年那种试图抓住逝去美景的用力感,而是平和地描绘着眼前的光影、枝干的生命力和树下悠然走过的人们。
一阵微凉的风拂过,几片早凋的银杏叶打着旋儿飘落。苏晓停下笔,抬头望去。阳光穿过疏朗的枝桠,在她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斑驳光影。她看着那些飘落的叶子,眼神平静。
一年前的痛楚,已被时光沉淀为一种更深的生命理解。她不再是那个被回忆裹挟、努力在当下寻找浮木的女孩。她成为了一个有能力在生活的平凡乃至挑战中,为自己创造平静、体验深度、赋予意义的践行者。
意义从未高悬于远方,它就在这一呼一吸间,在画笔的每一次涂抹里,在面对难题时那个深呼吸的选择中,在接纳脆弱后重新迈出的脚步里。
苏晓收回目光,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她重新拿起画笔,蘸上颜料,专注地描绘眼前这片即将迎来盛大落幕的秋意。
脚下的路还在延伸,她知道前方还会有新的起伏与未知。但此刻,她心中充盈的,不再是恐惧或彷徨,而是一种扎根于当下、源于自身的力量感。这份力量,足以让她沉着地迎接每一片落叶,等待每一场新生。
4 银杏落尽时[四:深秋]
2025年11月初 北京
清晨的空气已带上凛冽的寒意,窗外天色灰蒙。苏晓裹着柔软的针织披肩坐在窗边,面前是一杯热气氤氲的红茶。她习惯性地在手机日历上瞥了一眼:11月3日。时间无声滑过,距离那个决心放手的秋天,已过去一年零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