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为什么会有7分钟误差?”我指着报告上的时间问法医老杨。

“可能是凶手在行凶后,花了7分钟调整钟表的时间。”老杨推了推眼镜,“另外,我们在死者的指甲缝里发现了微量的蓝色颜料,还有一点纤维,像是某种帆布材质。”

蓝色颜料?我想起钟表店里的工作台,上面除了工具和机芯,没有任何颜料类的东西。这时,小陈拿着一叠资料走进来,脸色有些凝重。

“苏队,我们查了老周最近的社交关系,发现他半个月前收到过一封匿名信,信里只有一张照片,是老城区废弃的钟表厂,背面写着‘该还的总要还’。”小陈把照片放在桌上,照片里的钟表厂大门破败,墙面上满是涂鸦,“我们还走访了附近的居民,有人说最近总能看到一个穿蓝色帆布外套的男人在钟表店附近徘徊,身高大概1米8左右,戴鸭舌帽,看不清脸。”

蓝色帆布外套?正好和死者指甲缝里的纤维对上。我拿起照片仔细看,钟表厂的大门上挂着一块生锈的牌子,上面的字迹模糊,只能看清“红星钟表厂”几个字。

“老周以前是不是在这个钟表厂工作过?”我问。

“对,我们查了档案,老周年轻时是红星钟表厂的技术骨干,后来工厂倒闭,他才开了这家钟表店。”小陈点头,“不过奇怪的是,档案里关于他在钟表厂工作的具体记录,有五年是空白的,像是被人刻意删掉了。”

空白的五年?我心里泛起嘀咕,起身拿起外套,“走,去趟红星钟表厂。”

红星钟表厂在老城区的边缘,早就废弃多年,围墙倒塌了大半,里面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推开生锈的铁门,一股腐朽的味道扑面而来,厂房的窗户玻璃碎得七零八落,阳光透过缝隙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苏队,您看这里。”小陈在厂房角落喊我,那里有一面墙,墙上用白色粉笔写着一串数字,“1987.9.47”,后面还画着一个钟表的图案,指针同样指向“9:47”。

“1987年?”我走近看,粉笔字有些褪色,应该是很多年前写的,“老周在钟表厂工作的空白期,正好是1987年到1992年。”

我蹲下来,注意到墙根下有一块松动的砖头,搬开后,里面藏着一个铁盒子。打开盒子,里面装着一叠泛黄的维修单,还有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有三个年轻男人,站在钟表厂的大门前,中间的人穿着工装,笑容腼腆,正是年轻时的老周。左边的男人高个子,戴眼镜,右边的男人留着平头,手里拿着一个钟表机芯。

维修单上的日期都是1987年,客户姓名一栏写着不同的名字,但维修地址都是同一个——和平街17号,也就是现在的钟表店。最下面一张维修单有些破损,上面的字迹模糊,只能看清“故障:指针停摆,原因:人为损坏,处理方式:销毁”。

“销毁?”小陈凑过来看,“老周当年在销毁什么?”

我没说话,把维修单和照片放进证物袋。这时,我的手机突然响了,是警局打来的。

“苏队,不好了!”电话里的声音很急促,“钟表店附近的居民反映,昨晚有人看到一个穿蓝色帆布外套的男人进了钟表店,而且……而且监控拍到了他的脸,是老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