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多年不见,二牛还是那样憨厚壮实,一见面就给了陈启明一个结实的拥抱:"大强!哦不,启明!支书一说你要人,咱们全村小伙子都抢着来!"

看着这些淳朴的乡亲,陈启明眼眶发热。他亲自给他们安排住宿,讲解工作流程,强调防护措施。

"明哥,你放心!咱们春风村的人,有的是力气,绝不给你丢人!"二牛拍着胸脯保证。

确实,这些农村来的小伙子干活卖力,学习认真。二牛更是很快显露出管理才能,将仓库管理得井井有条。

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当别的商家都在收缩时,迅风却逆势扩张。靠着老乡们的帮助和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迅风商城"的口碑一传十,十传百,订单量呈指数级增长。

三个月后,疫情缓解,各行各业开始复苏。当竞争对手们重新开门营业时,惊讶地发现迅风已经占领了大片线上市场。

总结会上,当初反对最激烈的合伙人不好意思地向陈启明敬酒:"启明,我服了。你这步棋走得太对了!"

陈启明举杯,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员工,特别是在角落里笑得憨厚的二牛和其他春风村老乡。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共同挺过来的结果。"他郑重地说,"记住今天,记住我们如何共渡难关。从今往后,迅风不仅要做得更大,更要做得更好,对得起每一位信任我们的人。"

窗外,平京的霓虹重新亮起。而在陈启明心中,一个更大的商业蓝图正在徐徐展开。他知道,这场危机带来的转机,只是迅风真正腾飞的开始。

第四章:“兄弟”不是口号

“迅风商城”的订单量如野草般疯长,随之而来的却是如雪片般飘来的投诉。货物损坏、配送延迟、快递员态度恶劣...陈启明看着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客户来信,眉头紧锁。

“问题出在最后一公里。”他在高管会议上敲着桌子,“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物流体系。”

2004年初,“迅风快递”正式成立。但最初的几个月,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糕。行业内对快递员的压榨是公开的秘密——低底薪、高罚扣、无保障,导致人员流动极大,服务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周一早晨的高管例会,气氛格外凝重。财务总监周海峰将报表重重摔在桌上:“陈总,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上个月快递板块亏损扩大百分之四十,照这个速度,整个集团都会被拖垮!”

其他几位副总纷纷附和:“行业都是这个做法,我们何必标新立异?” “适当降低人力成本是生存必需啊。”

陈启明沉默地听完所有人的发言,缓缓站起身:“下午两点,全体管理层到一号仓库开会,包括所有快递站点负责人。”

下午两点,平日堆放货物的一号仓库破天荒地清空了一大片区域。数百名管理人员聚集于此,交头接耳,不知道老板要做什么惊人的决定。

陈启明站在一个简易木箱搭成的台子上,手握扩音器,开门见山:“今天召集大家,是要宣布迅风快递的三条铁律。”

仓库里顿时鸦雀无声。

“第一,所有一线快递员的底薪,必须在现行行业标准基础上提高百分之二十!” 台下响起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

“第二,所有正式员工,包括快递员,必须足额缴纳五险一金,从入职第一天开始!” 这下连最沉得住气的老经理都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