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嗯。”他把外套搭在沙发上,“聊不到一块儿去。”

“怎么又聊不到一块儿?”母亲往他碗里夹了块排骨,“我问过王阿姨了,那姑娘脾气好,工作稳定,父母还是退休职工,多好的条件?你到底嫌人家什么?”

元昊扒了口饭,没抬头:“不是嫌,就是感觉不对。”

“感觉!又是感觉!”母亲把筷子往桌上一放,声音陡然拔高,“感觉能当饭吃还是能当房住?你张阿姨家儿子,去年跟你说的那个,人家现在孩子都怀上了!那姑娘当初你还说人家长得普通,人家普通吗?人家家里陪嫁一套房!”

父亲在旁边拉了拉母亲的胳膊:“吃饭呢,少说两句。”

“我能不说吗?”母亲的声音带着哭腔,“小区里跟他一般大的,哪个没结婚?每次人家问我‘你家元昊什么时候办酒’,我都恨不得找地缝钻进去!他倒好,一场场相,一场场黄,到底要挑到什么时候?”

元昊放下碗筷,胃里堵得慌。这种争吵他早已习惯,从二十八岁到三十二岁,几乎每周都要上演。他不是没试过妥协,去年有个姑娘各方面都符合母亲的“标准答案”,他硬着头皮谈了半年,直到对方拉着他去看婚房,他站在样板间里突然惊醒——他甚至想不起对方穿什么颜色的袜子,怎么能和这样的人过一辈子?

“妈,我不是挑,是真的不合适。”他站起身,“我累了,先回房了。”

卧室门关上的瞬间,外面的争执声低了下去,换成父亲叹气的声音。元昊坐在书桌前,拉开抽屉,里面躺着个暗红色的礼盒,是前女友苏晴走之前留下的。他没拆过,也没扔,就那么放了三年。

苏晴是他的大学同学,两人在一起七年,从校服到职场,差点就走进民政局。分手的原因很俗套,谈婚论嫁时,苏晴父母要求他在房产证上加名字,母亲死活不同意,说“首付是我们老两口半辈子积蓄,不能给外人”。他夹在中间,劝了母亲劝女友,最后苏晴哭着说“元昊,我们好像耗不起了”,转身走了。

那之后他消沉了很久,等缓过来开始相亲,才发现自己早已被框进了“条件清单”里。他看别人的学历、收入、家境,别人也看他的房子、车子、存款,爱情成了一道计算题,算来算去,总也凑不齐满分。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条陌生短信,备注显示“小蕊”。他愣了愣,想起下午分开时没留联系方式,应该是王阿姨给的。短信内容很短:“今天聊到的那本《城南旧事》,我家里有本旧版的,要是你想看,下次可以带给你。”

元昊盯着屏幕看了半天。下午聊到各自的爱好,他随口提了句最近在重温林海音的作品,没想到她记下来了。他指尖悬在输入框上,删删改改,最后只回了句:“好啊,麻烦你了。”

发完短信,他把手机扔到一边,重新看向那个礼盒。或许是母亲的话戳中了他,或许是小蕊的短信让他突然松了口气,他伸手拿起礼盒,指尖刚碰到丝带,又猛地放下——他怕,怕里面装着的回忆太沉,会压垮他现在好不容易维持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