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 统治危机与倒台:奥斯曼出身倭马亚家族,任人唯亲,重用家族成员担任要职,引发部分穆斯林(尤其是阿里的支持者和下层民众)不满;同时,对被征服地区的剥削加剧,社会矛盾激化。656年,一群不满的士兵和民众闯入奥斯曼家中,将其杀害。

4. 阿里(656-661年在位)

- 继位争议:奥斯曼死后,阿里在麦地那被部分穆斯林推举为哈里发,但倭马亚家族的穆阿维叶(时任叙利亚总督,奥斯曼的堂弟)拒绝承认,认为阿里应对奥斯曼之死负责,双方爆发冲突,伊斯兰教内部分裂加剧。

- 内战与教派定型:

- 骆驼战役(656年):阿里继位后,首先镇压了由祖拜尔、泰勒哈及穆罕默德遗孀阿伊莎领导的叛乱,因战斗中叛军阵营有骆驼作为象征而得名,阿里获胜后巩固了在阿拉伯半岛的统治。

- 隋芬战役(657年):阿里与穆阿维叶在叙利亚隋芬地区决战,穆阿维叶军战败时,以《古兰经》为旗帜要求和谈,阿里接受和谈,导致其阵营内部出现分裂——部分激进支持者反对和谈,脱离阿里阵营,形成“哈瓦利吉派”(意为“出走者”)。

- 遇刺身亡:661年,阿里在库法清真寺做礼拜时,被哈瓦利吉派成员刺杀,在位仅5年。

- 教派影响:阿里的支持者(什叶派)认为他是穆罕默德唯一合法的继承人,其遇刺成为什叶派与逊尼派分歧的关键节点,两派的分裂格局正式形成。

时期总结

四大哈里发时期虽仅持续29年,却实现了从阿拉伯半岛统一到横跨亚非大帝国的雏形构建,同时完成了《古兰经》定本、确立核心行政制度,深刻影响了伊斯兰教的发展轨迹。阿里死后,穆阿维叶夺取政权,建立倭马亚王朝,世袭哈里发制度取代选举制,四大哈里发时期终结。

倭马亚王朝(661-750年)是伊斯兰教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由倭马亚家族建立,定都大马士革,核心是巩固并扩大伊斯兰帝国版图,推动阿拉伯文化与被征服地区文化融合,同时加剧了伊斯兰教的教派分化。

核心背景

661年,阿里遇刺后,倭马亚家族的穆阿维叶(叙利亚总督)通过政治手段迫使阿里之子哈桑放弃继承权,自任哈里发,定都叙利亚大马士革,正式建立倭马亚王朝。该王朝因崇尚白色旗帜,又被称为“白衣大食”。

统治核心举措

1. 政治与行政制度

- 世袭哈里发制:彻底改变四大哈里发时期的选举制,确立哈里发由倭马亚家族世袭传承,强化中央集权,哈里发既是宗教领袖,也是世俗君主。

- 完善行政体系:以叙利亚为统治中心,将帝国划分为多个行省,任命总督治理,总督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但需向中央效忠。中央设立财政、司法、军事等专门机构,借鉴拜占庭和波斯的行政经验,提升治理效率。

- 宗教与世俗结合:将伊斯兰教定为国教,以《古兰经》和圣训为司法基本依据,同时保留被征服地区的部分原有法律和习俗,维持社会稳定。

2. 军事扩张与帝国版图

倭马亚王朝是伊斯兰帝国扩张的巅峰时期,通过军事征服形成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