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平板上,林辉的照片意气风发。他穿着笔挺的西装,戴着金丝眼镜,面对镜头露出自信而优雅的微笑,是我记忆中那个永远光芒万丈的模样。

我看着这张脸,缓缓地,勾起了一抹冰冷的笑容。

十年了。

我亲爱的哥哥,我用我全部的青春和血汗供养出的天之骄子。

你终于……落到我手里了。

2

“林墨,你哥上大学,正是要花钱的时候。你一个女孩子家,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早点出去打工,供你哥读完博士,将来你哥出息了,还能忘了你这个妹妹?”

退学通知书,就是这么被我爸甩在我脸上的。

那一年,我十六岁。哥哥林辉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考入国内顶尖学府,成了全家的骄傲。而同样成绩优异的我,则被他们轻飘飘地判定了死刑。

我没有哭,也没有闹。因为我知道,在这个家里,我的眼泪一文不值。

我揣着兜里仅有的五十块钱,坐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我发誓,总有一天,我会把他们欠我的,连本带利地讨回来。

回忆像潮水般将我淹没。

我靠在价值百万的办公椅上,指尖的触感细腻冰凉,与记忆中菜市场那股混杂着鱼腥和泥土的气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是我深渊里的起点。

没有学历,没有背景,一个瘦弱的未成年女孩,能找到的只有最辛苦的活。我在菜市场的鱼摊帮人刮鱼鳞,冬天水冷刺骨,双手没几天就布满了红肿的冻疮和被鱼鳍划破的口子,新伤盖旧伤,没有一块好肉。

老板娘王婶可怜我,每天会多给我一个馒头。但我很快发现,王婶的生意并不好做。她每天进货全凭感觉,时常剩下卖不完的菜,只能眼睁睁看着蔫掉、烂掉,赔在手里。

那天,看着她又在为一堆卖不出去的青菜发愁,我鬼使神差地开了口。

“王婶,你信我一次吗?”

我的大脑仿佛一台高速运转的计算机。我闭上眼,过去半个月每天的人流量、天气、不同菜品的销售速度、周边摊位的价格……无数数据在我脑中飞速流转、重组、分析。

“明天周六,会下雨,但不大。早上七点到九点是高峰,买鱼和买肉的会比平时多三成,他们顺手会买的配菜是葱、姜、蒜和豆腐,你可以比平时多进五成。绿叶菜不好卖,尤其是菠菜,隔壁摊今天降价,你进货量减半就行。但是西红柿和土豆可以多进,这两种菜不受天气影响……”

我一口气说出了一长串精确到斤两的建议。

王婶愣住了,看着我这个浑身鱼腥味的小丫头,眼神里充满了怀疑。

但我当时的眼神,一定充满了某种让她无法拒绝的力量。那是从深渊最底层爬上来的人,对生存最原始的渴望和疯狂。

她赌了一把。

第二天,一切如我所料。当别的摊位因为下雨而剩菜堆积如山时,王婶的摊位前所未有地在下午三点就几乎售罄,算盘一打,纯利润是往常的三倍。

从那天起,我成了菜市场的“小神算”。我不再刮鱼鳞,而是成了王婶的“数据分析师”。我帮她优化库存,规划进货,甚至设计促销组合。很快,王身的小摊变成了整个市场生意最火爆的摊位。

王婶给了我远超普通帮工的报酬,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