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北京的秋意在一场夜雨之后愈发浓重。清晨,苏雨晴推开窗户,发现院中的银杏树一夜之间几乎落尽了叶子,金黄的叶片厚厚地铺满了青石板地面,如同铺就了一条通往秋天的地毯。

他今天约了顾时润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散步。医生说适当的步行有利于脚踝的完全康复,而顾时润自告奋勇要当他的“康复监督员”。

公园里的银杏大道正是最美的时候,两排高大的银杏树披着金装,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不少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在此驻足,试图捕捉这转瞬即逝的秋色。

顾时润提前到了,站在一棵特别高大的银杏树下,手中拿着两杯热饮。他今天穿着卡其色的风衣,与周围的秋景融为一体,显得格外柔和。

“给你的。”他递过一杯热气腾腾的饮料,“银杏茶,应景的。”

苏雨晴接过纸杯,茶香与银杏特有的清香混合,沁人心脾。“你总是能找到这些应景的东西。”

“律师的基本素养之一:注重细节。”顾时润微笑,做了个“请”的手势,“走吧,苏总,今天的康复训练开始。”

两人沿着银杏大道缓步前行。落叶在脚下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一首属于秋天的交响曲。苏雨晴的脚踝已经基本康复,但顾时润依然下意识地放慢脚步,配合着他的节奏。

“汇报会后,陈副总有什么动作吗?”顾时润问。

苏雨晴轻哼一声:“暂时安静了。父亲调他去负责西南区的业务,算是明升暗降。”

“聪明的处理方式。”顾时润点头,“你父亲是个明白人。”

“他只是更看重公司利益。”苏雨晴语气平淡,“如果不是我发现了问题,他可能会继续装不知道。”

顾时润看了他一眼:“但你仍然选择了不公开揭露,给了他体面退出的机会。这很成熟。”

苏雨晴没有回应,但嘴角微微上扬。他们走到一处湖边,找了张长椅坐下。湖面上漂着几片落叶,如同小小的舟船,随波荡漾。

“上海的项目,你打算怎么继续跟进?”顾时润问。

“每月去一周左右。”苏雨晴说,“李总能干,不需要我时时盯着。重要的是把握方向和风险控制。”

顾时润点头:“需要法律支持随时告诉我。”

一阵秋风吹过,银杏叶如雨般飘落。一片叶子恰好落在苏雨晴的头发上,顾时润自然地伸手替他拂去。手指无意间擦过额角,两人都微微一怔。

“谢谢。”苏雨晴低声说,耳根微微发热。

顾时润收回手,若无其事地指向湖对岸:“看那边,好像有人在做直播。”

湖对岸,一个年轻人正举着自拍杆兴奋地说着什么,身边的同伴不断将银杏叶抛向空中,制造浪漫效果。

“为了点击率,什么都能做。”苏雨晴摇头。

“这也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顾时润拿出手机,“要不要也来一张?留念。”

苏雨晴本能地想拒绝,但看到顾时润期待的眼神,话到嘴边又改了口:“随你。”

顾时润调整角度,拍了几张照片。苏雨晴凑过去看,发现照片中的自己笑得意外自然,金色的银杏叶作为前景,阳光为画面镀上一层温暖的滤镜。

“发给我。”他说。

“当然。”顾时润操作着手机,突然想起什么,“下周我要去杭州出差三天,有个知识产权案件要开庭。”

苏雨晴点头:“正好,我下周也要回上海一趟。”

“杭州离上海很近。”顾时润状似无意地说,“开庭后我可以顺道去上海找你,有些新能源项目的法律文件需要当面讨论。”

苏雨晴挑眉:“真是巧合。”

顾时润微笑:“律师善于创造巧合。”

湖面上,几只水鸟掠过,激起一圈圈涟漪。苏雨晴看着那些渐渐扩散的水纹,突然问:“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顾时润似乎没料到这个直白的问题,愣了片刻才回答:“因为值得。”

“值得什么?”

“值得我对你好。”顾时润的目光落在远处的银杏树上,“有些人,你一遇见就知道是值得的。”

苏雨晴沉默了片刻,从口袋里掏出那枚蒲公英书签:“就像这个?”

顾时润点头:“就像那个。”

两人静静地坐在长椅上,享受着午后的阳光和宁静。不远处,一群孩子在收集银杏叶,比赛谁收集的叶子最漂亮。他们的笑声随着秋风传来,清脆悦耳。

“小时候,母亲常带我来这里。”顾时润突然说,“她最喜欢银杏,说它们既美丽又坚韧,能活上千年。”

苏雨晴侧头看他:“你很少谈起你的母亲。”

“她在我大学时去世了。”顾时润语气平静,“癌症。那时我才明白,为什么她总是催促我珍惜时间,去做真正想做的事。”

苏雨晴轻声说:“抱歉。”

“不必。”顾时润微笑,“她走得很安详,告诉我不要为她悲伤,要带着她的那份好好活下去。”他拾起一片完美的银杏叶,递给苏雨晴,“给你。银杏象征着长寿和坚韧,愿它带给你力量和好运。”

苏雨晴接过叶子,叶脉在阳光下清晰可见,如同生命的脉络。“谢谢。”他小心地将叶子夹进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中。

夕阳西下,天色渐晚。两人起身往回走,银杏大道上游人已经稀少,金色的叶片在夕阳下更加耀眼。

“下个月,挪威的极光季又开始了。”走到公园门口时,苏雨晴突然说。

顾时润看向他:“想再去?”

“有点。”苏雨晴停顿了一下,“如果你有空...”

“我可以调整日程。”顾时润接得很快,“这次希望能看到更完整的极光,没有意外摔伤的那种。”

苏雨晴轻笑:“我尽量。”

分别时,顾时润从车里拿出一个小纸袋:“差点忘了。徐老让我带给你的,他新调的菊花枸杞茶,说对眼睛好。”

苏雨晴接过纸袋,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替我谢谢徐老。”

回程的路上,苏雨晴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北京华灯初上,霓虹闪烁,与上海又是不同的风情。他拿出手机,看着顾时润发来的照片,那张在银杏树下的自己,笑得如此轻松自然。

他犹豫片刻,将照片设置成了手机壁纸。

远方的杭州,顾时润看着日历,将下个月的日程重新安排,为挪威之行留出时间。窗外,一轮明月升起,清辉洒满书桌。

银杏叶书签静静地躺在案头,与蒲公英书签并排而立,如同两个相互守望的灵魂。

秋夜渐深,而某些情感,正如这季节的果实般,日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