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点头应下,我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忽然生出一种强烈的不安。赵宸就像一颗裹着糖衣的毒药,他抛出的 “新政” 看着光鲜,实则早把爪子伸进了百姓的粮仓。
2 京城风云,忠臣罹难
宣和四年春,我调回京城,赵宸也因 “钱塘治水有功”,升任户部侍郎。短短半年,他从一个纨绔子弟爬到正三品侍郎,速度之快,让满朝文武都侧目 —— 可钱塘百姓的怨声,却随着他的升迁传到了京城,有流民逃来京城哭诉,说 “青苗贷” 逼得他们家破人亡,可这些话都被赵宸压了下去,只说是 “刁民造谣”。
我回到御史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整理陈默送来的记录。那本册子上记满了赵宸的 “异常” 与 “贪腐”:他曾在朝堂上建议开 “新式学堂”,教孩童识 “阿拉伯数字”,可工部预算报上来,建一所学堂的钱够建三所传统书院,还说要用 “进口墨水”,价格是普通墨水的十倍;他向工部提议造 “蒸汽水车”,说能顶十个人的力气,可工匠们按他画的图纸打造,耗费了百两白银,造出来的水车烧了半天煤炭,连半桶水都提不上来,最后只能当废铁卖 —— 而采购煤炭的商户,正是他钱塘表舅的连襟;甚至在与商户闲谈时,他说过 “十年后要让大靖有‘铁路’,一日千里”,转头就让人去山西探矿,说是 “找建铁路用的铁矿”,可探矿队花了朝廷三千两,只带回几块普通石头,赵宸却奏报 “已找到优质矿脉,待后续开采”。
这些话在别人听来,或许是天方夜谭,可我却越看越心惊。我曾在翰林院读过前朝西域使者带来的奇书,里面提过西域有 “计数符号”,与赵宸说的 “阿拉伯数字” 颇为相似;至于 “蒸汽”,我虽不懂,但赵宸描述的 “不用马拉、不用人推” 的车,绝非当前技艺能实现 —— 他分明是借着这些 “超前想法”,编造项目骗朝廷拨款,再通过亲信商户把钱揣进自己腰包。
更让我警惕的是赵宸的手段。他升任户部侍郎后,第一件事就是弹劾户部尚书李嵩。李嵩是两朝元老,为官清廉,素有 “李青天” 之称,前些日子刚发现户部的 “蒸汽水车” 项目拨款有问题,正准备彻查,赵宸就先下手为强,拿出了一叠 “证据”—— 上面记录着李嵩 “贪墨” 的粮款数额、受贿的时间地点,甚至还有 “证人” 的供词。
我当即上书,请求彻查此事。李嵩是我的恩师,我不信他会贪墨,更不信他会在这个时候犯事。可让我没想到的是,皇上竟直接准了赵宸的奏请,下旨将李嵩打入天牢,还让赵宸负责审讯。
我急得团团转,想去天牢见李嵩,却被赵宸拦在门口。他穿着一身绯色官服,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苏御史,陛下有旨,李嵩案情未明前,任何人不得探视。您还是别让我难做了 —— 哦对了,您之前在钱塘查的‘青苗贷’账册,我已经让人‘补全’了,那些‘损耗’的粮款,都算在了李大人早年的账上,您说巧不巧?”
“赵宸!” 我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道,“李大人为官三十年,两袖清风,你那些证据是哪里来的?还有钱塘的粮款、蒸汽水车的拨款,你敢说你没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