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我的贤名传遍了。
王夫人听了,脸上虽然得意,但看我的眼神里,更多了几分忌惮。她大概是没想到,我不仅没小气,反而借着她的手,给自己赚了个好名声。
她消停了几天。
但这几天里,府里的气氛却越来越怪。下人们看我的眼神,多了些探究。尤其是李妈妈,好几次欲言又止。
我知道,暴风雨前的宁静,总是格外磨人。
这天,我正在对账本。我带来的陪嫁,除了金银首饰,还有几间铺子和几处庄子。我得确保这些产业,还牢牢地攥在我自己手里。
李妈妈端着一碗参汤走了进来。
“少夫人,夫人让老奴给您送来的,说您这几日劳心了。”她把汤碗放下,却没有立刻走。
“有劳妈妈了。”我放下账本,端起参汤,却没有喝,“妈妈可是有话对我说?”
李妈妈犹豫了一下,压低了声音:“少夫人,您……您还是小心些。府里最近的开销,有点大。”
我心里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哦?怎么个大法?”
“老奴也不敢多嘴。”李妈妈叹了,“总之,您自己的东西,可得看紧了。咱们府上,看着风光,其实……”
她没说完,外面就传来了裴蓉咋咋呼呼的声音。李妈妈脸色一变,赶紧住了嘴,躬身退了出去。
我看着那碗参汤,眼神冷了下来。
府里开销大?一个将军府,难道还缺钱?
看来,事情比我想象的还要有趣。
裴蓉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脸上带着一股子被惯坏的理所当然。
“嫂嫂!我的好嫂嫂!”
我放下汤碗,淡淡地看着她:“又有什么事?”
她在我对面坐下,开门见山:“我娘说了,过两个月我就要及笄,议亲了。这女儿家议亲,嫁妆是顶顶重要的。我娘的意思是,我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嫁妆备得太寒酸,丢的是整个将军府的脸面。”
我没说话,等着她的下文。
她果然图穷匕见:“我瞧着嫂嫂嫁妆单子上那架‘百鸟朝凤’的紫檀木屏风就极好,放在我的嫁妆里,肯定特别有面子!我娘也说好,就让我来跟嫂嫂说一声。”
我笑了。
从燕窝到头面,现在直接升级到了大件。这胃口,真是越来越大了。
而且,这次她直接把王夫人给搬了出来。
“说一声?”我重复着这三个字,脸上的笑容不变,“妹妹的意思是,这不是跟我商量,只是来知会我一声?”
“哎呀,都是一家人,商量跟知会有什么区别?”裴蓉不耐烦地摆摆手,“我娘都同意了,嫂嫂你难道还敢不同意吗?那可是不孝!”
“孝”字大帽,终于扣下来了。
我端起那碗已经半凉的参汤,轻轻吹了口气,然后慢悠悠地喝了一口。
“妹妹说得对。”我放下汤碗,看着她,一字一句地说,“母亲的话,我自然是不敢不听的。这屏风,我给。”
裴蓉的脸上立刻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但我下一句话,让她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
“不过,”我慢条斯理地站起身,走到她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她,“这么贵重的东西,从我沈家的嫁妆,变成你裴家的嫁妆。这账,该怎么记?这礼,该怎么走?这事,又该如何对我沈家的爹娘叔伯们交代,才不至于,失了我们将军府的礼数呢?妹妹,你还小,不懂这里面的规矩。这事,还得请母亲大人,亲自教我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