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灰意冷。
如果真为了那些虚名,我早就接受竞争对手的挖角了。
另一家巨头公司给出的条件是现在的两倍薪资加上技术副总裁的头衔,我拒绝了。
为什么?
不就是因为对这个倾注了无数心血的项目有感情,对这群我带出来的人有不舍吗?
合作部门的王总看不下去了,在群里说了句公道话。
“我说两句,老旧系统重构这个项目多难,大家心知肚明。”
“当初没人敢接,是李哲扛下来的。”
“多少次技术难题是他通宵解决?多少次团队扛不住是他给大家打气?”
“现在项目成功了,讨论功劳归属是正常流程,但抹杀主要贡献者的付出,过了。”
我这几年,把这个原本技术垫底、士气低落的团队,打造成了公司的技术标杆。
从集团不受待见的边缘部门,变成了屡受嘉奖的核心队伍。
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群里安静了片刻。
刘威突然发言:“王总,您可能不了解情况。”
“项目成功主要还是集团战略倾斜和资源投入的结果,换谁在这个位置上,只要按部就班,都能做成,不能把平台的能量全算成个人的能力。”
立刻有人跟上。
“对啊,我们谁没加班?我头发都熬白了一半!”
“我写的设计方案堆起来都快半人高了。”
“现在倒好,功劳成他一个人的了。”
4
我气得胃部一阵绞痛。
团队确实辛苦,但项目的技术方向、核心架构、关键决策,哪一样不是我的心血?
说句不客气的,两年前这个团队的技术水平根本不足以支撑如此复杂的项目,是我手把手把他们的能力拉起来的。
两年来,我自费购买了大量专业书籍和线上课程账号分享给大家。
我坚持每周组织内部技术分享会,毫无保留地讲解我的经验和思路。
甚至为了帮他们解决一个棘手的Bug,我可以放下手头所有工作。
可现在,他们却说,项目的成功是按部就班、水到渠成,和我关系不大。
关系不大。
呵呵。
我怒极反笑,在群里回复:“既然大家认为项目成功主要靠平台和资源,换谁都能做,那我的贡献确实无足轻重。”
“看来是我自我感觉良好了。”
团队成员立刻七嘴八舌地反驳。
“哲哥,你怎么钻牛角尖呢?不是说你没贡献,是说不能夸大个人作用。”
“就是,管理和协调就不是贡献了?风险控制就不是贡献了?团队士气管理就不是贡献了?”
“作为领导,本来就应该负责给大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解决后顾之忧。”
“天天逼着我们学这学那,压力太大了,要我说,领导就应该多体谅下属,而不是一味施压。”
王总私下给我发消息。
“这群人真是昧了良心了!技术领导难道还是保姆吗?还得把饭喂到嘴边?”
我看着群里不断跳出的消息,感觉太阳穴突突地跳。
深吸一口气,我用最后一点耐心写道:
“好吧,争论这些没有意义。”
“下个月新项目启动,我会用事实证明我的价值。”
“也希望各位能在新项目中继续合作,做出成绩。”